楊毅:李根應寫進歷史 他是職業聯賽里最好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聊聊李根的事兒。在整個賽季里,我從未好好寫過李根?,F在,當李根與北京的恩怨在最高潮處暫時告一段落,北京男籃停下了前進的腳步,是時候說說了。
當一個做了16年評論員的北京土著來說說李根,我不是來罵街的。
我得說,李根在這個系列賽里,在這個賽季面對舊主北京的比賽里,打得太棒了。說實話,李根在上賽季北京奪冠的季后賽里場均能攻下20分,但像馬布里——還有很多人判斷的那樣,人們并不相信他在最關鍵時刻決定比賽的能力。面對著舊主,如果說李根有什么要證明的,就是真正去決定比賽。他真的做到了。無論是常規賽還是季后賽,每當面對北京,他幾乎都是布拉切牽制下的第二攻擊點,總是在關鍵時刻令北京嘆息。在生死相搏的第四戰里,李根在最后時刻攻下了決定性的8分,直接置北京于死地。即便在五棵松聲浪滔天的罵聲中,李根也總是穩穩地將球罰中。他是那么冷靜和穩定,穩定地令對手絕望。
在新疆,李根看上去是一個更出色的運動員了——他在北京已經很出色,但現在更出色了。新疆的主帥,他昔日在上海的恩師李秋平把他放在了體系更重要的位置上,給他更多持球進攻的機會;在國家隊亞洲奪冠的經歷,讓他更加自信和堅決。到現在為止,只要你不是被恨意遮住了雙眼,你都得承認,李根在上一個夏天做出的,是一個對他個人更好的決定。他掙到了更多的錢,也獲得了更多的機會和發展。他在北京贏得了兩個冠軍,現在他有機會沖擊自己的第三個冠軍。
一個運動員,一個人,在職場上做出對自己更有利的決定,有問題嗎?一點兒都沒有。
以一人之力,對抗一座城——中國最大的,在文化上最有爭議的一座城,李根成為了CBA聯賽發展到20年時的一個現象和符號。在那些刺刀見紅的時刻,幾個月前的賽季揭幕戰,直到戲劇性的在季后賽第一輪相遇,無論你是不是北京或者新疆球迷,仿佛人人都在談論李根的話題。因為李根這樣的情景,實在太罕見了。一位運動員正在他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他離開了剛剛奪取冠軍的球隊,率領著新球隊手刃舊主。
確切地說,在CBA20年來的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情景。
這就是我想說的。如果CBA聯賽50年紀念時重寫歷史,李根應該是一個歷史性的人物。迄今為止,CBA從來沒有一位明星運動員,像他一樣幸運和自由。李根生長在河南,他在進入聯賽的最初就徹底獲得了自由身。他在上海小試鋒芒;在青島成為了全明星,打出了身價,當他以年薪300萬轉會北京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接著,他在北京成為了一名冠軍隊的重要得分手,轉會新疆的身價再次引起了轟動。因為是自由身,李根每一次都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從一名籍籍無名的角色球員,經過舞臺的提升和歷練,成為國家隊的穩定得分點。
在他的人生和命運上,李根是讓所有國內運動員羨慕的。像各位知道的那樣,直到現在,CBA也并非是一個真正的職業聯賽,聯賽的產權仍然沒有明晰,大多數運動員也沒有掌控自己命運的自由?;@協目前實行的規則是所謂4+2,本俱樂部青年隊體系培養的運動員與成年隊簽約時,先簽4年,俱樂部另有2年優先續約權。也就是說,運動員至少為培養他的俱樂部成年隊效力6年。但事實上,由于執行沒有保障,這就像一紙空文,還從來沒有哪個運動員在為培養他的俱樂部成年隊效力6年之后,就能順利地自由離開。即便合同到期,沒有地方體育局同意和俱樂部放行,你還是哪兒也去不了。所謂4+2根本實現不了。在你完成第一次轉會之后,你就徹底自由了。但問題就是,絕大多數人根本無法邁出第一步,能離開母隊的,都是艱難的個案。
因此聯賽20年以來,人們都習慣了明星運動員只能在他的球隊終老。胡衛東只能終老于江蘇,鄭武只能終老于浙江,鞏曉彬只能終老于四川;朱芳雨王仕鵬,不會離開廣東;在北京成年隊效力了15年的隊長陳磊,已經很難獲得上場機會,但在合同到期之后,也必須經過球隊的同意,才能租借到江蘇打球。你以為他們情比金堅,但其中有多少苦澀與無奈。
這就是為什么,李根和他的故事,在CBA艱澀發展的職業化之路上是如此地具有沖擊力。事實上,這樣的橋段,應該是一個真正的職業聯賽里最好的故事。一個明星運動員,在轉會之后手刃舊主,與他過去效力的那座城市和那支球隊為敵。在NBA,你可以找到太多這樣的故事,克利夫蘭曾經對詹姆斯的恨意,卡特、波什與多倫多的仇恨,霍華德每到洛杉磯遭遇的噓聲,底特律對約什史密斯的詛咒。每一年,聯盟里都在增添這樣的,媒體爆炒、球迷關注的看點。只有不斷有了這樣的故事,才標志著轉會市場真正地打開了,勞動合同真正地發生了作用,人才開始自由地流通,運動員的價值才能得到正常的衡量和體現。
可是,在咱們這兒,沒見過啊。
一名主要得分手,在球隊剛剛完成連冠之后,你怎么能走呢?在這件事上,北京——這個國家最大的城市里的球迷,并沒有多見多少世面,他們也沒見過。沒見過,就很難接受。
尤其,是在北京,這樣一座具有鮮明文化特征又往往被政治因素左右的城市里。作為一個北京土著,我太了解這里文化上的優勢和軟肋。北京人講情,講面兒,北京人比誰都愛想象你應該熱愛這座城市,你應該對這兒有情。其實,人家只是正常上班,你這兒只是人家的一個單位,人家是用職業化的態度面對你,而不是跟你談戀愛——不是每個外來者都像馬布里一樣,把這兒當作人生的寄托。同時,北京人心頭都有那股傲勁兒,都覺得你在這兒成了一個冠軍,憑什么你能在這兒需要你的時候離開?可這再也不是20年前用一張北京戶口就能招來最出色的運動員的時代了。市場經濟的時代,用市場解決問題。因為更高的工資,選擇更換工作,天經地義。
與此同時,自媒體化的網絡快速時代,大量碎片式的,未經核實的信息的傳播,加深了這座城市對李根的敵意。其實,李根到底怎么走的,里面有多少曲折的故事,99.9%的球迷不知道,因為沒有哪個媒體會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寫出來,每一家報道的都是碎片,最終球迷讀到的也是碎片,這些碎片是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拼接起來的。就像傳聞李根在第一戰之后用英語所說的see you next year。他說他沒說,這世上沒幾個人親耳聽他說過。但這個消息一出來,立刻炸了。因為球迷的內心愿意相信他說了,他們愿意相信他是個壞人,所以他才會離開北京,與北京為敵。
于是,他們痛恨李根。可越痛恨,李根的表現就越出色。李根的表現,甚至是氣定神閑的。站在罰球線上,他每一次出手的弧度,球的后旋,都是那么穩定。李根越出色,球迷就越痛恨——最終,在對孫悅的那次墊腳之后,五棵松的氣場,陷入了徹底的憤怒和狂野。北京的京罵是老問題——這個不用細說了,我從來不覺得那是某種文化,但一座18000人的球館,接近2萬人進入一種極致憤怒的情境,這還是我第一次看見。
我不想在這兒討論語言的選擇、民眾素質的問題了。那個話題,我早就寫過,在郭艾倫被砸傷后的《為什么我們如此仇恨?》也寫過,不再復述了。整個中國都在戾氣的籠罩里,球場只是社會的縮影。李根與北京的恩怨之所以成為如此大的恩怨,歸根到底,是因為這樣的故事發生的太少,人們在面對這樣的故事時都沒有經歷和經驗。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這是一個成熟的市場,李根在合同到期后選擇離開,北京也隨時可以去嘗試引進其他球隊合同到期的明星運動員,可能你會簽來廣東的周鵬(假如?。?,可能你能從遼寧簽來郭艾倫(純假如?。?,可能你還能用大合同引渡超級明星易建聯(完全的純假如啊)。有了那么多的期待和可能,你還會在李根一個人的選擇上執著不休嗎?
如果CBA還有像NBA那樣用合同金額匹配的交易法則,一支球隊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大的想象空間。比如,你可以用翟曉川和方碩去和福建交易王哲林(假如?。豢赡苓€可以用張松濤、朱彥西、孫悅去和廣東交易易建聯(我怎么老想要易建聯哈哈哈)。當你總是能面對和經歷這些,而不是總面對一成不變的球隊,你就會明白那句,生意就是生意,職業體育就是職業體育。對所有的球隊和他們的球迷而言,都是如此。
就這樣吧。
多說兩句。第一,李根那次墊腳,從打過球的人的經驗去判斷,像是有意的,裁判也追罰了違體犯規。但到底是不是有意的,只有李根自己心里明白。這次墊腳,直接廢了當時剛剛命中兩個三分,正在起勢的孫悅,也直接造成本來就缺兵少將的北京在第四節更加艱難。
第二,罵人父母,無論如何是超越底線的。不是所有北京人都會肆無忌憚地罵那兩個字,我相信公眾的道德標準,依然知道那是骯臟的。但在這個階段的CBA,是這個階段的中國,呼吁毫無用處可言。我女兒那么想去看馬叔叔比賽,我也不帶她去。CBA依然少兒不宜,什么時候中國的職業聯賽能讓家庭去分享,就說明咱們的國家進步了。
半決賽和決賽來了。整個賽季還剩下三個系列賽,五年來第一次在半決賽里沒有北京,三年來第一次在決賽里沒有北京。
讓我們看看,世界是不是真的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