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光:依托海帆賽 加速海南帆船產業戰略布局
“從2010年首次舉辦以來至今,海帆賽已經舉辦了七屆。我們不僅要將其打造為國際化高水平的帆船賽事,更要以此為契機,加快以海帆賽為支點的帆船產業鏈布局。”“阿羅哈杯”2016第七屆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副總指揮、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副廳長楊毅光如是說。
海南四面環海,海洋面積達200余萬平方公里,非常適合開展海上運動。作為海南省政府傾力打造的大型高端國際品牌賽事,海帆賽已入選國際帆聯競賽目錄,成為國際帆聯全球系列賽中一項具有重要地位的環島賽事。如今,作為“中國第一離岸賽”,海帆賽已不僅僅是中國帆船運動走向國際的重要推手,更是帶動海南帆船產業布局、踐行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的一座橋梁和紐帶。
依托海帆賽打造海南帆船產業鏈
“2010年首屆海帆賽僅有14支船隊參與,參賽船員164人,比賽航程為228海里。到本屆海帆賽參賽船隊增至33支,參賽船員350余人,比賽航程820海里。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海帆賽在帆船愛好者心目中的認可度正日益加深。”楊毅光說,這對提升帆船文化在大眾層面的影響力,以及推廣帆船、游艇等體育休閑旅游發展至關重要。
細數歷屆海帆賽參賽船隊,由帆船愛好者自發購船、租船前來參賽的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海帆賽帶動帆船文化的推廣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青睞這項健康、陽光的休閑生活方式,購買大型帆船的人也越來越多。”楊毅光介紹,很多人買了船以后,常駐地并不具備泊靠條件,因此需要尋找專業的帆船港來解決泊靠需求。
楊毅光指出,三亞、海口、萬寧、陵水等海帆賽舉辦城市都有專業的帆船港,無論碼頭規模、泊位數量還是船只保養、維修運營等方面,都具備國際領先水平。船東將帆船委托給帆船港停泊養護,一來可以減輕帆船在參賽時往返交通運輸成本,二來可以使船只得到全年度的專業保養、維修甚至運營服務,在放心之余,還可實現代管運營收益。
“海帆賽帶動船只在海南各地帆船港泊靠,一方面每年能夠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工作崗位,改善當地就業。”楊毅光指出,在帆船港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促進的地方稅收、繁榮了地方經濟,為地方發展建設提供了資金來源。
而作為回報,船東將帆船委托給帆船港泊靠,還有機會實現營利。“船東將帆船委托給帆船港管理,讓自己的船在比賽之余,借助帆船港的專業運營,成為一項可獲收益的優質旅游資源。”楊毅光表示,海帆賽多年以來的成功運作,在促進中國帆船文化普及的同時,也帶動了帆船航海游這一新興旅游業態的發展。
以綠色經濟實現海南可持續發展戰略
通過海帆賽的帶動,現在越來越多的游客,都將帆船航海視為一項到海南必玩的旅游項目。而帆船港通過帆船旅游所獲得的收入,實現與船東之間的互利共贏,從而吸引更多的船只前來泊靠,形成帆船產業鏈上的良性循環。
楊毅光表示,通過海帆賽帶動帆船產業鏈發展,成為海南發展海洋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帆船產業鏈的建立和延伸,改變了以往漁業捕撈、海產品養殖加工等傳統海洋經濟模式,形成了以航海文化為依托、以體育賽事為向導的休閑旅游新業態,開辟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經濟發展道路。
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深化推進,海南充分發揮地理、氣候、環境等優勢,大力發展以“海上絲路”為主題的海洋旅游業態,積極推動帆船、郵輪、游艇產業鏈建設,進一步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添磚加瓦。
而借助海帆賽這張國際“名片”, 海南逐步穩固和擴大國際旅游市場規模,乘“一帶一路”強勁東風,釋放旅游產業黃金資源和政策紅利,使得海南真正成為世界人民的“休閑度假天堂”和人與自然高度和諧共處的生態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