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一帆歐洲杯日志(六):足球、歌劇和韃靼牛肉
很多年來,“憨豆先生”在高級餐廳為自己慶生,點了“韃靼牛肉”卻吃不下去的情景讓我對這道特別的菜肴十分好奇。在西班牙這些年,我沒見過任何一家餐廳供應“韃靼牛肉”。加利西亞人講究吃輕微腌漬過的牛排,但對生牛肉餡配拌生雞蛋的生猛吃法完全不感冒。結果,我和“韃靼”的第一類接觸果然在它的發源地法國達成了。很好吃,只是到最后有點勉強——那一大坨肉餡,換算成漢堡肉餅大概相當于三個“巨無霸”。
看似粗野的韃靼牛肉實際味道極其細膩
“韃靼牛肉”其實和中亞草原上的韃靼人沒半毛錢關系。在“文明世界”,吃生肉是野蠻文化,這帽子必須扣給游牧民族。反過來看,高福利高教育水平的國家就一定文明,是嗎?我算是見識到一些瑞士球迷的厲害:成群結隊地在行進中的地鐵里蹦跳,車廂左搖右晃,讓人心驚膽戰;隨手亂扔垃圾,將啤酒瓶隨便丟到機動車道上;兩個膀大腰圓的小伙子,兩杯黃湯下肚,沖著你的耳朵嘶吼,用胳膊夾著你的脖子;半夜里破壞公共設施、騷擾市民……同樣是在里爾,那天的斯洛伐克人和俄羅斯人安靜的像女王侍從,哪有點戰斗民族的樣子?
當然,那依然只是一小撮搗亂分子。瑞士球迷普遍過分活躍、話多,也蠻搞笑。他們能在5秒鐘內完美重復你教他們說的漢語,把自己打扮成“費德勒的奶?!?,或是聚精會神地以跪拜姿勢將滿杯啤酒放在地上,一滴不灑。我很期待在現場聽到“yodeling”,就是起源于阿爾卑斯山區的真假聲民歌唱法?!兑魳分暋分小肮陋毜哪裂蛉恕本褪且皇啄7聐odeling的歌。然而瑞士人的助威歌曲相當單調,只有那么一首改編過的“Mbube”。這首歌最早由南非人索洛蒙·林達和他的“夜鶯組合”在1940年代創作演出,后經美國樂團The Tokens演繹成為傳世經典,并被選作《獅子王2》的配樂。說來說去,獅子和阿爾卑斯奶牛似乎扯不上關系。
缺席本屆大賽的瑞士國腳齊格勒有球迷代表現身
就好像足球和歌劇也扯不上關系。我在里爾的住所臨近老城中心,名字就叫“歌劇院飯店”。里爾歌劇院是個挺氣派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筑,散發著白色大理石的耀眼光輝,讓人想起羅馬的維托里亞諾。兩者的設計建設年代也相近,代表著二十世紀初的奢華理念。里爾位于倫敦、巴黎和布魯塞爾之間,又地處平原地區,幾乎每次爆發戰爭都會成為犧牲品,數次被洗劫摧毀,所以相比其他歐洲古城來得更年輕,地標建筑大多只有一二百年歷史。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戰時顯得尷尬,在和平年代成為它快速發展的基礎。里爾如今是西歐各國的交通樞紐和工業核心區。
查了一下里爾歌劇院的演出日程,2016-17季的歌劇演出從九月份開始,包括羅西尼的名作《灰姑娘》和維瓦爾第的《本都女王阿爾希爾達》。然而最近這邊的主題全是足球,歌劇院大門緊鎖,我偷空看戲的希望幻滅了。法國音樂家中,拉威爾和德彪西的作品對我影響很深,更不要提比才的《卡門》。這是部一個法國人寫著(梅里美),另一個法國人改編(比才)的西班牙故事。在一襲紅裙的卡門舞進“堂何塞”們的心靈之前,歌劇舞臺上要么是輕浮淺薄的才子和佳人,要么是矯揉造作的神祗和貴族。在踏上安達盧西亞赭紅色的土地之前很多年,我借那個英年早逝的天才作曲家之手,認識了塞維利亞的卷煙廠、高傲的斗牛士和風騷的吉普賽女人。
豪華氣派的里爾歌劇院是這座歐洲文化首都的地標建筑之一
仍是可惜,這些在我腦中與足球混雜在一起的文化碎片很難在球場內外捕捉到,只存在于遐想和比喻的語句間。足球從一開始就是大眾文化,商業時代愈發天下大同。發展到現在,聲勢越來越大,卻有百樣材料進一鍋老湯的趨勢,看似不同也沒太大差別。當然,指望意大利人個個都會幾種聲樂唱法,和西方人以為中國人個個會功夫一樣天真??晌铱傆浀媚悄昕匆饧?,摩德納看臺上的球迷歌曲,比“O Fortuna”還震撼、動聽。我仍以為足球是一種歌劇,足球場是一種歌劇院。最后發現“韃靼牛肉”沒有“韃靼”,“葡萄牙早餐”也不管飽。不管肚子的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