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寧武磊成完美搭檔 高洪波體現最不冒險原則
對于高洪波帶領的國足來說,五后衛的打法有些類似于上賽季的石家莊永昌,在亞森的執掌下,升班馬出人意料地排名第7。
其實,從伊朗在沈陽的打法看,證明了高洪波的戰術合理。這是伊朗人第一個客場,奎羅斯完全按照教科書的方式來。上半時,伊朗人丟球后,一改主場的高位逼搶,基本上都是回撤半場的中低位防守,跟首戰主場打卡塔爾相比,他們在沈陽踢得相當保守了。這樣的打法跟對手的實力關系不大,最不冒險的比賽方式是大賽的標配,即使各種難看、簡單、粗暴和瞎踢。
相對弱的球隊更需要“最不冒險”。好比打麻將,你兜里只有300塊,伊朗人兜里有1000塊。怎么打?最起碼,不能在半夜里被人打殘了,要平安過渡到第二天凌晨。那么,上半夜,在上聽和避免點炮兩者之間,要更多考慮到后者。有人說,中國隊高估了伊朗的實力,高估了才是對的,大賽必須考慮到最壞的情況,伊朗球員有一個類似黑人球員的特點,起伏有點大,好的時候和不太好的時候,反差比較大。顯然,很難在賽前預料到,伊朗人何時發飚,何時不來電,這個只能在實戰中對過腳之后才能評估。同理,就我們而言,不能倒推,張玉寧這么好,為毛不早用張玉寧?比賽之前,誰敢肯定沒有大賽經驗的小張如此站得住?
同樣,高洪波很好地體現了“最不冒險”的比賽原則。首輪,客場韓國,“最不冒險”的表現就是首重經驗和防守。11名首發一定是比賽經驗和防守意識最強的,前場只留武磊一個快速突擊的前鋒。隨著比賽的發展,在體系里增加進攻和調控的元素。在取得了第一場比賽的經驗之后, 次輪,主場打伊朗,面對身體力量特點更為鮮明的對手,高洪波在經驗和特點之間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機動性和一對一對抗稍差的鄭智淡出首發,張玉寧因此取代孫可也是同理——防守端打541,小張需要回撤很深,他是防守型中鋒,體系需要他的對抗能力幫助防守。與此同時,在進攻端,小張的出場解決了武磊和孫可功能重疊的問題。武、孫均不是支點中鋒,以沖擊和搶點見長的游擊型前鋒,孫可的防守任務更重。首戰韓國,更強調對身后的速度沖擊,以及大賽經驗,所以用孫可。蒿俊閔取代吳曦,強調調控和比賽狀態,多過防守和后排插上。
除了連續兩場大賽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中國隊還連續兩場表現出下半時改變比賽的能力。首戰是蒿俊閔的替補出場,次戰是張稀哲的替補出場。尤其是次戰,張稀哲的直傳,幾乎幫助中國隊拿到首個3分。通常只有在戰術基本面無礙的情況下,才會有如此的療效。另外,在發揮的穩定性,次戰遠勝過首戰。首戰,前70分鐘和后20分鐘,判若兩隊。次戰顯然進步太多。考慮到一前一后的張玉寧和顧操都是臨時上陣的新司機,這個過程和結果應該是超出預期。
張玉寧和武磊的搭配,也許成為一個相對固定的鋒線套路。不是未來,而是現在,年僅19歲的張玉寧一定是中國隊的大腿,戰術體系將圍繞他重新構建。還有張稀哲,成為國家隊常規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不能因為這些改變,就說首戰韓國的排兵布陣錯了。這個不可以倒推。
在國家隊,上港“外援” 武磊還處在開水沒有燒開之前的狀態。在更多的時候,他是在單兵作戰。跟郜林一樣,在俱樂部和在國家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隨著張玉寧作為支點的強勢崛起,武球王的游擊屬性會在正規軍周邊發揮作用。
回過頭看,3月29日,12強賽入場券到手之日,高洪波或已經做了一個決定,12強賽的主打就是3中衛了。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試驗該打法的時候,是在6月7日,中國隊0比1哈薩克斯坦。6月9日,筆者曾在體壇+撰文《高洪波的第三條道路》認為,推進速度過慢是一個問題。9月6日的中伊大戰中,向前的速度不再是問題。看得出來,高指導有明確的要求,不要怕失誤,寧可錯傳三千,也不可停留一秒。國家隊的節奏,也需要所有國腳重新適應,比中超快很多哈。
高洪波的第三條道路能否帶領我們走出15年的漫漫長夜?前兩輪過后,一點、兩點希望的小火苗若隱若現。中國隊,加油!(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