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敘賽手記】“高洪波下課” 球迷觀賽之負分體驗
體壇+特派記者畢陌陜西省體育場報道
比賽結束后半小時,主教練在新聞發布廳里接受記者的提問,球員結束了賽后的整理,經過混合區接受采訪。
球員通道外,上百名武警組成人墻,一直從新聞發布廳門口延伸到了球場外。中國隊輸了球,幾個拿著對講機的安保負責人神色愈加緊張。
幾百名球迷聚集在新聞發布會大廳外的出口,在幾個球迷的帶領下,喊起了口號: “高洪波,下課”,“中國隊,世界杯”。
前一個口號司空見慣。在國內,只要有某場比賽的結果不如人意,人民群眾就需要將自己心中的不滿找一個出口發泄,老板領導居廟堂之高,球員又無法大規模更迭,主教練通常成為主要的受氣沙包。
裁判吹響終場哨的時候,我知道一會肯定有人會喊下課: 無非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怎樣的情形下,以怎樣的方式來表達“下課”這個觀點。
大多數情況下, “下課”只是一種單純的情感發泄,尋找到一個最容易承擔責任的客體去負載大眾的情緒。下課這一事實往往來自于長時間人際矛盾與負面成績的積累。哪怕輸敘利亞0:3,高洪波也絕不可能立即被解職。“××下課”,類似于“?你媽”一類的流行國罵——“?你媽”并非是真的要把?你媽這一口頭意圖付諸行動。今晚主教練的排兵布陣,臨場指揮可能需要指責,但“下課”明顯不是現階段要討論的問題。
不知道多少人記得高洪波主教練生涯的第一場正式比賽勝利: 1999年甲A第二輪,廣州松日在山東省體育中心3:2逆轉山東魯能。賽后就有憤怒的山東球迷對初來乍到的大牌洋帥喊起“桑特拉奇下課”。
“中國隊,世界杯”這個口號則傳遞了一個隱秘的信息。盡管“沖出亞洲”不像二十年前一樣迫切,盡管去年亞洲杯與今年的十二強賽,中國隊都是最后一個入圍。“打入世界杯”像天邊的大餅,光是畫出來就讓球迷心癢難耐。對小組最強的伊朗韓國取得了體面的結果,又讓不少人對世界杯決賽圈有了期許,“小組第二打入世界杯”,“小組第三參加洲際附加賽”一類話題被堂而皇之地擺上桌面。半年前在西安,人們討論的還是能不能進十二強賽的問題。
但球迷的心情又可以理解。
比賽前一天,觀摩完敘利亞隊的訓練后向球場外走,幾名票販子圍上來,問道: “ 有多余的票賣不?要不要買票?”
這些游走在體育場周圍的球票掮客身兼二職: 搜刮多余的球票奇貨可居。高價賣出球票,狠狠大賺一筆。
我向票販子問了問票價,價格情況是:客隊球迷區價格最低,原價180元現在賣900元。原價300多元的球票賣1500元左右,原價800多元的球票則要三四千。不同球場區域的票價基本按原價翻三番至五番不等。
“黃牛票也太貴了吧,怎么會這樣子?”
“沒辦法,現在就這個價格。”
“也不該這么貴啊。”
“就這么貴。負責的人把票包給下面的人,下面的人又自己做黃牛賣票,一層層下去,票價就漲起來了么。那個XX票務,就是最大的黃牛……”
比賽當天,離開賽還有一個半小時,我在球場附近轉悠,看到不少球迷等在球場大門外,既不進去,也不離開──這種景觀在沈陽未曾看到過。我問一個球迷是不是沒票。
“是啊,沒票怎么進去,外場都不讓進”。
“附近不是有黃牛票啊? 這里警察看著不好買?”
“警察只管安保,又不管黃牛。現在一張黃牛票都兩三千,兩百的網上都炒一千二,太貴了。現在都離比賽開始就這么點時間,他們還不降價。”
“那你們在等多的票?”
“我最多出一千。反正我們就等著,看誰耗得過誰。我看比賽開始了他媽的他們還敢不敢賣這么貴。大不了就去看個下半場”。
陜西省體育場的數萬現場球迷中,不少都有這樣曲折的買高價票經歷。
怪狀不僅如此。進入球場外場,看到不少地方排著曲折的長隊。我以為是大麥網之類的現場取票,一問,排隊的球迷說是存包——據說體育場內場不僅不允許帶水,還不允許帶包。
隊伍呈長蛇形,繞著車輛樹木看不到盡頭。幾個球迷不高興地說,“事先又沒跟我們說不能帶包,都走到門口了才說不能帶,現在又要跑出來排隊”。
比賽前一個多小時, 體育場存包處排起的長隊, 存包處是圖中右側的建筑。隊伍繞過了左側的公安車輛, 蜿蜒成了長長一條曲線
國家隊球員教練有努力比賽的義務,但沒有保證滿足球迷意愿的義務。但站在球迷的立場,歷經周折買一張高價票,坐各種交通工具跑來西安,在凄風冷雨的秋夜看這樣一場比賽,實在非常辛苦。
以觀賞性論,這場比賽極其乏味: 比賽節奏緩慢,雙方在陣地戰中都沒有清晰的思路。全場只有下半場敘利亞隊的三次反擊值得一看: 一次造成了進球,一次被中國后衛擋出,最后一次門前包抄球員一腳射飛。
從結果論,面對小組看起來最弱的對手,面對不少人認為主場必取三分的對手,中國隊在主場因為一個失誤輸球,全場甚至沒有一次有威脅的射門。
敘利亞進球后,慶祝的客隊球迷。根據敘利亞大使館中方工作人員的介紹: 這場比賽只有18名敘利亞籍球迷前來。這18人都在中國生活工作,大部分是敘利亞駐北京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
一個月前,高洪波在對伊朗隊的賽后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是十二強中的最后一名”。雖然這個言論對大眾來說有些“慫”,實際非常中肯和清醒。賽前一看首發名單,郜林與張玉寧搭檔雙中鋒,中場四人中: 三位是以邊鋒為習慣位置的攻擊型中場——原來那句話也就是說說而已,行動還是很誠實地體現內心的真實想法。
反映到比賽,幾個攻擊型中場職責不清,人人都踢得別扭,于海甚至客串起了左翼衛,前鋒與中場兩條線被割裂,兩個中鋒拿不到球,頻頻回到中場和邊路來接應。
比賽進入下半場不久,就明白了: 這劇本看過。08年世預賽主場0:1輸卡塔爾,12年世預賽主場0:1輸伊拉克,比賽走向基本一致。
中國隊歷來是缺乏強攻能力的。
近十年的重要國際比賽,無論是主場和客場,面對亞洲前二十名級別的球隊,中國隊只要擺出全取三分的強攻架勢,除了對卡塔爾二隊,從來沒有在人數均等的情況下贏過(致敬本威廉姆斯)。對香港是兩場平局。主場踢卡塔爾,伊拉克,敘利亞,全部是占據控球率優勢,無實際威脅的一球小負。即便踢新加坡,也需要裁判慷慨給予兩個點球才能勉強帶走三分。
去年亞洲杯小組賽三場比賽的賽前思路,都是類似“保平爭勝”式的務實態度。
倒是踢澳大利亞和伊朗這樣的強隊,擺出弱者的姿態,靠不錯的戰術執行能力(和西亞球隊比,中國球員的最大優勢就是戰術執行能力)和統一的戰術思想,中國隊還能夠拿到一分,并且通過比賽的零碎細節(邵佳一的點球,武磊疑似被犯規)讓人產生能夠與強隊掰手腕的錯覺,并讓人對未來的比賽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許。
我對今晚的比賽進程與比賽結果并不奇怪,中國隊無非是在重復歷史而已。“主場對敘利亞必取三分”只是對亞洲足球毫無了解的人無根據的無理要求。
當然,有記者證不用去淘寶買天價球票,賽前也不必去排二十分鐘的長隊去存包,記者席上更是有頂棚遮風擋雨,不似大多觀眾在十多度的氣溫下被風吹雨淋。
所以,“高洪波下課”是情緒引導下的無理性產物。但考慮到觀賽條件以及實際的觀賽體驗,普通球迷有的是理由爆幾句粗口。
附: 我原以為這批喊“高洪波下課”的球迷是特意來新聞發布會大廳附近來表達不滿的。實際似乎也不是如此,我問了其中一個球迷:為什么還等在這里不走? 那球迷委屈地說: “武警在這里堵著,我們要等武警散了才能出去啊。”
筆直站著排成人墻的武警也不容易,保障安全是職業任務。中國隊輸了比賽,手拿對講機的安保負責人明顯壓力陡增,一臉焦急。
中國隊輸球,大家都不方便。
更多12強賽報道,歡迎訪問www.ttplus.cn下載體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