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李娜現有寧澤濤 “體制”讓多少運動員有苦難言
體壇+記者謝偉述評:
昨晚,寧澤濤的紀錄片《轉折點》播出后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作為體制內的運動員,寧澤濤有多少難言之隱無法在片中說出來,我們不得而知。“體制”這把雙刃劍體育迷都不陌生,甚至被冠上了“中國特色”的標簽,我們不得不承認,“體制”可以培養出諸多的優秀運動員,但也可以將人才毀于旦夕之間。
曾有國外的網球運動員向記者表達過對中國球員的羨慕之情,“她們到哪里參賽都是一起來,一走起,有后勤人員給她們訂酒店安排膳食,集體訓練,聽說球員不用掏一分錢,這在我們國家是無法想象的事情,我們都是盈虧自負,壓力很大。”某球員如是說。想當年的中國女網正是如此運作,但這種外國球員看起來和諧無比的景象正是導致李娜第一次退役的導火索。李娜后來在她的自傳《獨自上場》中透露了自己退役的真實原因:領導為了成績硬拆掉她的雙打搭檔,強迫她吃藥推遲生理期……一系列強硬的手段讓李娜身心俱被,最糟糕的是李娜的身體開始出現排斥反應。李娜的第一次退役與其說是意氣用事倒不如說她是為了保命,因為以那樣的身體狀況打下去,李娜能不能有第二段職業生涯,真的很難說。
剛剛贏得WBO世界拳王金腰帶的鄒市明早在2008年奧運會奪冠后就有過退役轉打職業賽事的打算,但因為領導的一句話,他硬是又生生堅持了4年。照鄒市明08年奧運會之后的狀態,非常有希望贏得拳王金腰帶。因著“體制”,鄒市明硬是再等了8年才得以完成職業生涯的大滿貫。
很多體育項目在中國來說,都是舉國體制,不管是李娜、鄒市明還是寧澤濤,都是國家一手培養出來的,我們通常稱這些運動員為“奧運系運動員”,因為4年一屆的奧運會就是他們報效國家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機會。特別是那些頂尖的運動員,國家自然會投入更多的精力,這也間接地限制了這些運動員的自由。寧澤濤私接代言被看成是他和游泳中心矛盾的導火索,但運動員和各中心領導之間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利益又豈是只言片語能描述的清?
不管是寧澤濤還是李娜和鄒市明,亦或是其他沒有提及的運動員,他們都有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不像很多職業運動員瞧不上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絕大多數都視奧運會為最高殿堂。寧澤濤說以他在澳洲訓練的狀態,站上奧運會領獎臺是大概率事件,但被要求改項,遭驅逐……最后雖然得以出戰里約,但就如同一個學生在參加高考前被其他瑣事折磨分神后,你又如何期望他考出好成績?
前段時間,日本體操全能王內村航平已經開始正式“職業化”,自己尋找贊助參賽,不再受體制的限制。在中國,林丹是走在內村航平之前的,寧澤濤的私接代言又何嘗不能看作是對單飛的嘗試?但這些第一個吃螃蟹的運動員都受到了“無形之手”的打壓,而真相的背后都是利益的博弈。
“體制”這把雙刃劍,到底該如何把握“度”,也許真該好好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