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若琪“成名的煩惱”:平衡訓練和社會活動是個學問
體壇+特約記者溫媛報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尤其是對名氣大的人?;萑翮?,中國女排現(xiàn)任隊長,這位元氣少女,也在經歷著“成名后的煩惱”。
眾所周知,因為身體原因,惠若琪在聯(lián)賽第一階段大部分時間沒有出現(xiàn)在賽場上,而是出現(xiàn)在很多社會活動中。于是,江湖中流出她巔峰已過的聲音。后來,惠若琪身披江蘇隊戰(zhàn)袍,用幾場極有說服力的比賽表現(xiàn)回擊了這種言論。
如今,在江蘇女排沖擊冠軍緊要關頭,當隊伍陷入困境,蔡斌期待著惠若琪能扮演救火隊員時,可惜,奇跡沒發(fā)生,神奇逆轉卻屬于對手浙江女排。球場上的惠若琪沒能化腐朽為神奇,卻陷入了另一場爭議:很多人覺得,蔡斌有些“過度依賴”大隊長。
平心而論,本賽季上場次數(shù)有限的惠若琪對江蘇女排而言,更多扮演的是精神領袖,場上的絕對領袖非張常寧莫屬。從常規(guī)賽打到淘汰賽再到現(xiàn)在刺刀見紅的總決賽,江蘇女排從制定球隊的技戰(zhàn)術打法,也不是以惠若琪為中心,而是期待她能在隊伍危難之時發(fā)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惠若琪說,她只是沾了中國女排的光,對她的喜愛其實是對中國女排的喜愛。做個假設,如果中國女排沒有在里約寫出那么蕩氣回腸的史詩般劇作,也許不會有這么高光、這么持久的被追捧。惠若琪,自然不會有如此多社會活動和邀約。
如何平衡活動和訓練比賽的關系,這大概是每個成名之后的運動員都要面對的新難題。畢竟,獲得社會的邀約和認可,去領略另一番花樣的天地,很少人會主動選擇放棄,這是提升自我社會價值和商業(yè)價值的最直接體現(xiàn)。不過,一旦活動密集,后果也顯而易見,跟不上高強度的系統(tǒng)訓練,比賽發(fā)揮自然會打折扣。賽場是最公平的地方,不靠名氣說話,只跟實力相關。排球又是團體項目,一個環(huán)節(jié)受影響,可能牽連的是整個隊伍。
26歲的惠若琪已經經歷了倫敦和里約奧運會的淬火般考驗,為了追求夢想,她付出過太多常人沒有體會過的艱辛。奧運冠軍也給了她最值得的回報。
運動員的好光景,很是短暫,眨眼就過去了。跟朱婷不一樣,惠若琪一直沒斬釘截鐵地表示過自己有征戰(zhàn)東京的決心,畢竟三年時光太過漫長,與其給自己莫須有的壓力,不如過好眼下的每一天。而對這位人氣選手來說,爭取一個聯(lián)賽的總冠軍,就是她眼下要做好的一件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