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大師與格斗嘴炮鬧劇的尷尬:搏擊蹭熱點有風險
作者:體育大生意記者,付政浩
每逢佳節,國人出海購物往往會發現高價血拼來的爆款卻是Made in China,久而久之,這種出口轉內銷的黑色幽默總被演繹成各種惡俗段子。而在剛剛過去的這個2017年五一假期期間,中國搏擊界也發生了一件“出口轉內銷”式鬧劇,大家齊齊被各大媒體的一則“MMA教父10秒KO太極大師”的新聞所刷屏。標題如此抓人眼球,自然忍不住打開新聞,卻發現這場“巔峰對決”的競技水準甚至不如街頭醉漢尋釁斗毆來的激烈精彩,再仔細一看,這個所謂的“MMA教父”、“中國MMA第一人”其實是位熟人,他的確切身份只是一位壓根沒打過職業比賽、勉強稱得上準專業選手的格斗愛好者。
這位仁兄叫徐曉冬,真正的綽號名為“格斗狂人”,早年曾在什剎海體校學過拳擊、散打。因為平素語言粗鄙,有借助語言暴力攻擊搏擊明星從而進行自我炒作之嫌,所以現今搏擊界不少人都對其很鄙夷不屑,私下里皆稱其為“格斗嘴炮”。換言之,這位仁兄之所以被稱之為“格斗狂人”主要得益于其狂野粗鄙的“嘴炮”而非真刀真槍的戰斗力。可就是這么一位在搏擊界論真實實力壓根不入流的“嘴炮達人”,為何此番卻被各大媒體追捧呢?
“MMA教父10秒KO太極大師”這件事其實發生在4月27日晚,和徐曉冬對壘的這位頭銜同樣十分醒目,他就是所謂的“雷公太極”創始人魏雷,兩人通過微博約戰,結果徐曉冬用了10秒左右的時間就將后者打得臉部濺血、倒地不起。經咨詢太極學者,這位魏雷其實在太極界的地位和徐曉冬在搏擊界倒也相仿,同樣口碑不佳,被指喜歡故作高深,平日做事玄而又玄,一副典型的“當代大師”風范。但其真正被認可的太極專業學習經歷也不過是早年曾在什剎海體校學過楊氏太極,所謂自創的“雷公太極”更是沒有得到太極界的廣泛認可。
就是這位兩位實力并不突出、在業內屢遭鄙夷的準專業人士,卻因為微博約架并經過社會媒體多番渲染、被扣上“綜合格斗VS中國太極”的大帽子從而迅速爆紅,反倒是中國搏擊界和太極界后知后覺,繼而知悉內情后只能錯愕嘆息不已。在爆紅后,徐曉冬將平素就令人側目的嘴炮功力發揮到了極致,先是放言要挑戰武林各大掌門,隨后又宣稱“勇士的榮耀”將拿出120萬獎金來主辦這場活動,此后又放話要挑戰拳王鄒市明并微博@王思聰,一副要將跨界約戰進行到底的姿態。
客觀而言,徐曉冬貌似粗鄙實則精明之極,近年來持續發出極端言論,尤其是針對中國傳統武術(以下簡稱“傳武”)的“狂言”更是引發爭議,此番爆紅實屬量變引發質變、水到渠成。更重要的是,他眼光確實犀利,早已看穿傳武喪失技擊特性、淪為花式體操的致命軟肋,所以多次在微博揚言約戰,此番約戰成功更是一擊即中。在被徐曉冬戳中軟肋后,整個傳武界必須反思,武術究竟是從何時淪為“武藝”?為什么在傳承過程中會丟掉最不該丟棄的技擊屬性而淪為花拳繡腿?中國武術想要入奧是否應該從大方向上調整策略?而此番因為徐曉冬才得以被吃瓜群眾所了解的MMA(綜合格斗)運動和借機炒作的中國搏擊格斗賽事也該反思,為什么MMA多年推廣不力,最終只能靠鬧劇式的約戰炒作才能廣為人知?徐曉冬的個人炒作固然充滿爭議,但折射出的卻是中國傳武和中國搏擊格斗這兩大流派生存現狀的尷尬。
徐曉冬其人:看似粗鄙實則精明 擅長自我品牌包裝
徐曉冬此番通過微博約戰意外爆紅看似出人意外,實則在情理之中。雖然很多搏擊大咖事后對這種炒作方式極為不滿,甚至認為有抹黑MMA運動之嫌,但拋開對徐曉冬做人做事的爭議風格,需要認可其多年自我包裝的那些付出和努力。徐曉冬出生于1979年,曾在北京什剎海體校學習過拳擊、散打,但并沒有取得很突出的專業成績,后來曾從個人興趣角度出發學習過MMA(Mixed Martial Arts,綜合格斗),還曾與英雄榜創始人安迪(中文名畢思安)以玩票的形式打過一場MMA閉門教學課(結果是徐曉冬被降伏),后來則成為一名MMA教練,其學員以草根愛好者為主。2004年河南衛視《武林風》初創時因為缺乏足夠多的專業選手,曾開設百姓擂臺,試圖從草根選手中發掘出明星(后來的“中華英雄”王洪祥就是通過百姓擂臺連續不敗而成功走紅)。而在最初兩期錄制時,徐曉冬就曾參與其中,他帶領其麾下的幾名學員來出戰百姓擂臺。雖然這些年徐曉冬沒有通過MMA掙到什么大錢,但作為教練員他卻以極大的熱情堅持了下來。一路走來,直到近年來開設有自己的拳館、參與創建一個格斗APP和主創一個視頻節目《冬哥辣評》。
客觀來說,在新世紀之初的彼時,中國缺少MMA專業人才,徐曉冬入門較早,對這項運動確實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廣作用,這也是某些人近年來在各種貼吧散布其是“中國MMA第一人”、“MMA教父”的來源。但客觀來說,徐曉冬自始至終從未參加過職業比賽,自然稱不上職業選手,從專業水準角度來看,對他更確切的定位是資深MMA愛好者。所以,所謂的“MMA教父”、“中國MMA第一人”等頭銜自然與他無關。放眼全球,MMA是隨著1995年UFC這項賽事的創立才逐漸被確認為是一項運動,在中國MMA推廣歷史更為淺薄,如果非要公推一個所謂的“中國MMA第一人”,那也應該是中國征戰UFC第一人張鐵泉,或者是敖海林。
徐曉冬其人雖看似粗鄙低劣,三句話必爆臟口,寫微博每十字至少有一個錯別字,但實則心思縝密,眼光敏銳,做事非常注重商業邏輯和自我品牌推銷。一個常被業內當作笑話談論的事件就是徐曉冬非常注重個人品牌注冊,他曾把個人姓名、綽號等多個名稱均注冊成為商標。
徐曉冬之所以非常在意自己的品牌,一個很大原因就是他在業內早已出名。但確切地說,他能夠出名,不在于他作為教練培養了多少草根學員,也不在于他是中國MMA資深票友,而是他非常毒舌,酷愛用各種粗鄙的言辭來批評攻擊那些知名的搏擊格斗選手,出言成臟甚至涉嫌人身攻擊的表達方式讓很多人對其怒不可遏但又不愿拉底身份與之對罵。這些年,被其多次攻擊過的一龍、楊建平、張立鵬、李景亮等多位搏擊格斗巨星,后來他干脆把批評范圍擴大到中國傳武界,詠春拳創始人葉問、當代太極拳的知名人物王占軍、功夫巨星李小龍等人皆曾被其貶得一文不值。
從一開始,很多搏擊人士就認定這位仁兄實故意借助罵名人來進行自我炒作。比如被徐曉冬攻擊過的一位MMA明星就曾告訴記者:“沒有人愿意跟他對罵,太跌份。畢竟狗咬人很正常,但你見過人會去咬狗嗎?他巴不得你去跟他對罵,然后他才能刷存在感,最好的辦法就是見怪不怪?!绷硪晃徊珦裘餍浅滞瑯討B度:“他天天罵這個罵那個,這已經成了他的正式工作,他就是個無底線的嘴炮。大家都明白他這么做就是為了自己炒作。他要是真的有本事,敢上臺跟選手切磋一下嗎?”
或許正是因為前些年持續打嘴炮無果后,徐曉冬也改變策略,稱希望通過實戰證明自己。最近這些年,搏擊界以《武林風》走出的搏擊明星一龍最具知名度,徐曉冬則多次宣稱要跟一龍來一場大戰,并稱對方是“死禿驢”、“假禿驢”,對一龍極盡攻擊之能事。在2016年創立《冬哥辣評》這個視頻欄目后,徐曉冬更是多次在節目中喊話希望能跟一龍大戰一場,還曾委托《勇士的榮耀》創始人郭晨冬代為邀請一龍出席《冬哥辣評》的直播,但一龍自始至終都沒有搭理這茬。但徐曉冬確實一直都很在乎一龍,此番他和魏雷約戰的視頻走紅后,他還專門發微博宣稱“沒想到,一龍也來了。。。。直播間,中國所有的武林大佬都在關注”,文字中不乏自鳴得意之意。
有位搏擊賽事創始人曾在朋友圈用葛優的經典電影《大腕》的短視頻點評過徐曉冬的這種心態:網站就得拿錢砸,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先高薪聘幾個罵人的槍手,再找幾個文化名人當靶子,誰火就滅誰。網站靠什么呀?靠的就是點擊率?!绷硪晃桓穸访餍莿t直接點評道:“一龍再被詬病,那也是跟播求打過兩次的硬漢,一龍跟他徐曉冬打,贏了背上勝之不武的名聲,萬一贏得不漂亮,還會被人詬病。他事后倒可以四處吹牛皮說他跟一龍打過,那一龍該怎么說:‘我贏了徐曉冬?!蠹叶紩枺骸lTMD是徐曉冬?’”
徐曉冬授人話柄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此番因為約戰走紅后,他就曾一時腦熱宣稱要跟中國拳王鄒市明打一場拳擊,這當然會被指責是在借機炒作。畢竟拳擊要靠體重來給選手配對,而兩人體重相差30公斤,再則,徐曉冬的拳擊水準只能算是業余愛好者,而鄒市明是世界金腰帶獲得者,從競技角度來看,無論如何兩人也不可能打比賽。鄒市明團隊自然對徐曉冬的動機心知肚明,隨后輕描淡寫地回應稱專業選手不會跟業余選手對打。據說,徐曉冬對此很失望。事實上,這些年,但凡是知名選手都沒有正面回應過他,他應該失望習慣才對。
鬧劇背后的中國搏擊尷尬現狀與陰謀論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搏擊賽事日益火熱,截止到2016年年底,一度涌現出了多達60個各種名目的搏擊賽事。但客觀而言,這些賽事基本都在虧損。即使是知名度頗高的昆侖決和迅速崛起的《勇士的榮耀》也都沒有探索出盈利的模式,而歸根結底還在于搏擊格斗屬于小眾項目,不具備全民影響力。據了解,大多數搏擊賽事在電視臺播出不僅沒有獲得版權收入,反而需要支付不菲的占頻費。大致來看,幾乎所有賽事的唯一收入來源就是贊助招商。
中國搏擊賽事多如牛毛卻影響力不佳,各方賽事也曾想過多種包裝模式。比如中國散打王創始人之一的徐睿曾推出《格斗女神》,試圖從美女選手的角度來吸引觀眾,而在這之前,《武林風》曾借助“武僧”這一頗具想象力的頭銜包裝出一龍這位搏擊明星。但整體來看,中國搏擊在全民影響力方面缺乏一個爆點。誰也沒想到,如今這個爆點突然降臨,而且居然還來自于被很多搏擊人鄙視的“嘴炮”徐曉冬。
徐曉冬近年來除了怒噴各路自由搏擊和綜合格斗明星外,還跨界怒噴中國傳武界,尤其是太極拳,稱其是中國歷史的一大騙局,并放言要跟各地的太極高手切磋??陀^來說,徐曉冬眼光很犀利,他很清楚,中國傳武界目前的最大軟肋就是丟掉了技擊屬性,淪為了歐美人所說的“中國花式體操”。用現代搏擊技術來對抗喪失技擊屬性的“花式體操”,可謂是穩勝不敗。此番,徐曉冬曾多次微博和《冬哥辣評》節目中怒斥太極拳,并公布各種約戰信息,直到此番他與所謂的“雷公太極”創始人魏雷成功約戰,不過誰也沒想到,這位曾上過央視節目、表演過太極絕技“鳥不飛”的魏雷大師居然實戰能力接近為零,10秒左右就火速被KO。并且這一幕被全程直播,隨后通過成都當地媒體的報道迅速引起各大門戶廣泛關注,進而升級成為社會新聞,反倒是專業搏擊媒體后知后覺,看完忍不住啞然失笑。
客觀來說,任何比賽都需要遵循基本的規則,綜合格斗和太極拳這兩大流派根本不可能同臺競技,最重要的是,兩人展現出的競技水準和身法基本功,猶如街頭醉漢尋釁斗毆,絲毫不具備高手過招的風范,儼然是一場鬧劇。外行人看看約戰斗毆的熱鬧也就罷了,但想到媒體將這抬高到了現代搏擊戰勝中國傳統武術的高度,這隨即升級為全民關注的社會熱點現象,徐曉冬微博從粉絲數千人迅速25萬人,并宣稱要向整個武林各派的掌門人宣戰,這再度被媒體包裝成為“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段子。眼見此事熱度越來越高,不少搏擊人也放棄了此前的不屑一顧,轉而開始瘋狂蹭熱點,此后《昆侖決》和《勇士的榮耀》這兩大賽事均表示有意讓徐曉冬PK各路掌門的賽事在自己的平臺上舉行,最終《勇士的榮耀》開出了120萬的獎金并贏得了這一機會。
客觀而言,這的確是擴大中國搏擊賽事的一次機會。但從競技的基本規則來看,這確實是場不合情理的鬧劇,畢竟中國傳武早已喪失了基本的技擊屬性,徒有虛名,在實戰中根本不堪一擊。這種武林盛會與其說是比賽,不如說是公然網絡約架、尋釁斗毆,而承辦方則公然宣傳斗毆行為,更屬違法。誠然,短期內,承辦方固然可以贏得足夠的關注度,但一旦觀眾覺醒,意識到法治社會的底線所在,必然會產生反效果。而這種不職業不專業的行為也會引發專業搏擊粉絲的反感,多年苦心經營的賽事品牌甚至可能因此毀于一旦。所以,中國搏擊賽事們一定要從長遠角度來看待此事,蹭熱點有風險。
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徐曉冬和魏雷的約架也被懷疑有聯合炒作的成分。有知情人稱,徐曉冬和魏雷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年齡相仿(一個37歲,一個41歲),均是北京人,均曾在北京什剎海體校學習,不排除早就認識的可能。此番成功炒作,后續經濟利益巨大。不過,這一說法并未得到證實。
中國傳武為何喪失技擊 入奧無望淪為中國花式體操
每每一提及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四字必定如影隨形,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崛起,傳統武術被視為中華民族對外文化輸出的一大特色寶庫。具體到競技層面,國人一直都希望中國武術能夠成為奧運項目,這種情結可以追溯到1936年奧運會。當時以鄭懷賢、張文廣、溫敬銘、劉玉華(女)為代表的中國國術選手曾隨中國奧運代表團在柏林亮相,甫一表演國術絕技,隨即在國際上引發廣泛好評,也就是從那時起,不少國人就夢想著武術能夠有一天成為奧運項目。
隨著1984年新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國人對武術入奧的渴望越發強烈。從某種意義上講,武術入奧已成為國人近百年的夙愿。為了讓武術順利進入奧運會,中國武術從大層面分為武術套路和武術散打,前者注重表演,后者是實戰,目前國際武術聯合會和中國武協一直助推將武術套路列入奧運項目。可惜,武術入奧一路坎坷頗多,即使各方在2008年奧運會前極力推動,最終武術也只能作為北京奧運會特設項目而已。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日本的柔道(男子)、韓國的跆拳道分別在1964年和2000年就已成功入奧,而在2016年,日本的空手道也成功被列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正式項目。
客觀而言,中國武術短期內無法成為奧運項目。根據《國際奧林匹克憲章》規定,一項運動想要成為夏季奧運會項目,最基本的前提是至少在全世界四大洲75個國家和地區的男性以及三大洲40個國家和地區的女性中廣泛開展,運動小項也起碼要至少舉辦過兩次以上的洲際錦標賽。當然,這些都是最基本條件,武術在這一層面早以滿足條件。真正難以實現的是那句比較模糊含混的條件:“必須在參加人數上和地域范圍上具有公認的國際地位”。
簡而言之,由于歐美在國際奧委會占據絕對話語權,所以“公認的國際地位”其實就是一項運動在歐美地區是否獲得認可。從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中國武術最大的短板。因為在歐美地區,人們練習一項體育技能的關鍵是看其的實用性,具體而言就是技擊屬性,在這方面,無論是韓國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都具備極強的技擊屬性,而中國的武術套路也只有表演的藝術性,卻喪失了賴以生存的技擊屬性。那么,為什么中國武術會喪失最核心的屬性呢?
回顧歷史,武術最早是人民從捕獵和戰斗中創造出來的,因而武術從一開始就有健身和作為軍事武器的雙重作用。在槍炮尚未發明和傳入中國以前,也即在冷兵器時代,在我國歷史上,武術作為軍事武器的作用是十分顯著的。但歷朝歷代,俠以武犯禁,只要進入和平年代,武術的技擊性注定會被抑制。在和平時代,為了便于武術的流傳和接受官方的管理,武術開始演變為藝術性的套路。武術大師將武術編排成系統的套路,在保留部分技擊屬性的同時盡可能保證其具備藝術性。比如杜甫曾寫過《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劍術完全變成了舞蹈,武術也進而退化為表演性的武藝。
于是,在官方,武術套路最早的形式是“武舞”,當初一般是在戰斗勝利歸來時進行的助興表演,后來套路發展到民間,并形成了各自的風格,發展到現在源流有序的拳派。武術界有“為便于記憶將技擊動作組合成套路”的說法,不可否認武術套路動作前后連貫,在傳承武術技法中發揮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但在電光石火的實戰中,這種套路其實不具備發揮空間。
由于賞析需求的不同,導致實戰“套路”向演練套路進一步轉變,從而使套路練習與對抗性練習逐漸分離。中華民族歷來就有崇德輕力的傳統,于是技擊屬性進一步喪失。在民國時期,由于冷兵器時代徹底結束、武術神話徹底破滅,武術界徹底從唯技擊論式的單向度追求朝著兼顧技擊、健身、養生、審美、修性等多功能層面轉變。如近世習武練藝中普遍存在的“舌抵上腭”要求,顯然兼有著養生上的功能訴求。
發展到建國初期,一度有人提議,武術應該最大程度張揚其藝術性,武術套路應該與中國書法、京劇、民族舞蹈一樣被視為四大國粹進行技術層面的提煉萃取??上攵袊湫g套路如今被國外恥笑為中國花式體操,也是咎由自取,此番被徐曉冬這位不入流的綜合格斗愛好者公然挑釁,歸根解讀也是源于自身存在不可彌補的死穴,所以此番也別怪徐曉冬故意找軟柿子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