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下中超球員結構或將洗牌 接軌日韓or開倒車?
5月24日,中國足協在官網發布了《關于調整中超、中甲聯賽U23球員出場政策的通知》:從2018賽季開始,中超、中甲和足協杯的比賽中,各俱樂部U23球員的累計上場人數必須和外援的累計出場人數相同。這個通知如同晴天一聲霹靂,中超未來的引援及人員結構很有可能會遭遇地震式變動。
足協的政策是各俱樂部U23球員的累計上場人數必須和外援的累計出場人數相同。這意味著,U23球員可以不首發,但他們的上場人次必須和外援相同。這對很多俱樂部來說是個晴天霹靂,因為很多俱樂部的U23球員本身就不多,而且U23首發球員也很固定,一旦讓U23球員和外援出場人次一樣多,或將難壞很多俱樂部...
以中超第10輪為例,單場比賽能夠同時派上三名外援和三名U23球員的球隊,只有河南建業和天津權健這這兩支球隊。其中,建業當時有4名U23首發、1名U23替補,而權健有3名U23首發。此外能夠有兩名U23登場的,也只有山東魯能、貴州恒豐智誠和長春亞泰,其余11支中超球隊都只使用了1名U23球員,而且有9支球隊的U23首發球員在上半場就被換下。
很明顯,足協實行這樣的新政,就是希望讓本土球員得到更多的機會。在中超聯賽中,外援們已經壟斷了射手榜,這樣的結果就是國足曾在世預賽12強賽上遭遇408分鐘的進球荒。中國足球把太多的金錢放在了引援上面,忽視了青訓工作,結果本土球員的水準進一步下降,我們的國青已經連續6屆無緣世青賽,而亞洲球隊像越南等球隊都已經開始征戰U20世界杯。
我們的近鄰日韓,這些年在亞冠賽場上多次和中超球隊相遇,其實中國的球迷也有印象,哪怕對手是全日班或者全韓班,我們也不容易擊敗他們。其實,如今日本以及韓國聯賽的球隊,球隊中的主力外援也就是1-2位。數據顯示,日韓聯賽的前12輪比賽,日本J1聯賽每支球隊場均出場外援人次為2.34個,而韓國為2.23個。也就是說,日韓球隊的主力外援基本都是2個。以日本J1聯賽射手榜為例,射手榜前10位中只有3名外援,而中超射手榜前20人只有2人是本土球員。
可以說,如今的中超還是靠外援打天下,而如今的日本聯賽則是以本土球員為依托,外援起到傳幫帶的作用。而且,日本球隊的外援在整體攻防中基本都和本土球員融合成一個整體,這一點不像中超,外援三叉戟基本在前面依靠個人強攻,本土球員則是好好在后面防守,所謂的各司其職。
一旦中超實行今天的新政,那么中超的精彩程度、對抗質量將會大幅度下降。如果說只有一名U23球員上場,還不至于讓聯賽精彩程度大打折扣,那么如果從明年開始,按照現有的三外援出場政策,就意味著必須有3名U23球員上場,這肯定會大幅影響聯賽的精彩程度。
這個新政,雖然說出發點是好的,但肯定會衍生出很多弊端。比如說2017賽季的U23球員在足協新政下硬生生成為了主力,那到了2018賽季,他們不再是U23球員,屆時他們何去何從,退役?而且,很多俱樂部也有會對策,比如說直接讓2個或者3個外援首發,到比賽的最后階段,一口氣換上了2個或者3個U23,豈不也是符合了足協的新政,但這樣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