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賽事多對男網有利有弊 球員不應過分依賴外卡
體壇+特約記者彭延媛述評
吳迪是中國目前參加上海大師賽成績最好的球員,也是唯一一個單打、雙打都獲得勝利的球員,同時還是中網成績最好的中國男球員之一。每一年,當這些中國舉辦的頂級網球賽事結束時,吳迪都會用意思差不多的語言總結:“(希望)沒有浪費這張外卡。”
中國男網至今沒有產生突破世界排名100位的球員,但中國的城市每年都能迎來多項高等級的ATP賽事——從深圳、成都的250級別,一直到上海的1000級別大師賽。如果加上挑戰賽,全中國一年有20個左右的男子職業網球賽事。公認的是,這些賽事的存在對中國男網的發展是有利的!
道理很簡單。以中國球員現有的ATP排名,他們不可能直接參加錦標賽級別的賽事,多半只能去打挑戰賽。而這些賽事的外卡,無論是站在主辦方還是中國網協的角度上,顯然都更愿意發給本國球員。換句話說,因為這些賽事的存在,中國球員擁有了一條參加職業網球最高級別比賽的捷徑,最起碼每年都有機會和世界排名前50位乃至前30位的球員過招,甚至有可能戰而勝之!
要知道,網球作為對抗性項目,和什么人交手是非常重要的提高途徑。否則,德約科維奇為何反復強調“費德勒和納達爾讓我變成了更好的球員”呢?而費納相互間為何也是同樣的評價呢?因此,高等級中國賽事給予中國球員的鍛煉機會千金難買!
美網青少年組雙料冠軍吳易昺前兩天已經正式成年,而在年滿18歲前后,他參加的第一個成年組大師賽就在上海。吳易昺受訪時多次強調,這種方式本身就對他大有助益,讓他在關鍵階段更直觀的看到了青少年和成年組的差距。
當然,從更實際的角度來講,大量低級別賽事才是中國球員職業道路的壓艙石。在球員職業生涯的初期,旅行費用占支出的大頭。錦織圭的教練、網壇名宿張德培就認為,這些賽事能幫助中國球員以比較低的成本起步。
此外,在熟悉的環境里比賽,還能減少長途、長期旅行帶來的身體健康問題,幫助中國球員拿到更好的成績。可不要小看旅行帶來的負擔——36歲的費德勒在談及如今的球員職業生涯越來越長時就指出,交通比30年前更便利是一個重要因素!
然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利弊互現的。中國賽季的存在和中國網球賽事眾多,也讓中國男網的發展遭遇了一種另類的挑戰,那就是依賴性。張擇、吳迪等球員多次談到,他們不能依賴中國賽季的外卡,不能依賴每年那一、兩場的高水平對決,還是要從低級別賽事中扎扎實實的積累。他們也都認為,多到國外參賽,去和不同的球員交手,體驗不同的文化環境,才算真正融入職業網球。
有趣的是,費德勒從另一個角度談到這個問題。在被問到吳易昺以中國首位青少年世界第一的身份轉入成年組、是否會承受太大壓力時,瑞士人干脆回答說:“那就出國比賽!”
19個大滿貫得主一語道破的真諦,有多少中國男球員能get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