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朗:是克利夫蘭的皇帝 也是NBA的普羅米修斯
普羅米修斯,希臘神話中最聰明的神之一,最早的泰坦巨神后代,名字有“先見之明”的意思。作為泰坦十二神中伊阿佩托斯與名望女神克呂墨涅的兒子。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為人類盜來火,還教會了他們許多知識和技能,使得人成為萬物之靈。
普羅米修斯,《異形》前傳電影,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勞米·拉佩斯,邁克爾·法斯賓德,蓋·皮爾斯,查理茲·塞隆等影星主演。在片中,人類發現自己原來是被一種更高級的外星物種制造出來的。為了和造人者聯系,人類造出了“普羅米修斯”號飛船,飛往這個被人類稱為“天堂”的星球。
無論是神還是飛船,“普羅米修斯”都成了開啟民智的象征。而在如今的NBA世界里,勒布朗·詹姆斯就是那個普羅米修斯。作為多年來公認的當世最強者,勒布朗個人能力超強,能勝任多個位置,他改變了NBA球星的基本模板,除了場上還有場下。
在神話里,宙斯對普羅米修斯的盜火行為大發雷霆,令山神把普羅米修斯用鎖鏈縛在高加索山脈的一塊巖石上。一只饑餓的惡鷹天天來啄食他的肝臟,而他的肝臟又總是重新長出來。這份痛苦要持續三萬年。但普羅米修斯堅定地面對苦難,從來不在宙斯面前喪失勇氣。而如今勒布朗也在承受這樣的痛苦:雖然連續7年打進總決賽,但先后被小牛、馬刺和勇士(2次)擊敗。而本賽季迄今3勝5負,近來4戰全敗,更是勒布朗過去10多年來從未遭遇的開門黑。他能挺過這道難關嗎?
就像普羅米修斯盜火讓人類眼界自此打開,勒布朗也為后輩開辟了一條通往籃球另一片世界的道路。
能者多勞,尤其是一名球員如此全能,自然免不了要承擔更多責任。
主場119比112擊敗公牛,是騎士取得的最近一場勝利。小托馬斯臀傷尚未痊愈,羅斯因腳踝休戰,形勢所迫,皇帝時隔12年再次重返一號位,他交出了34分13助攻2籃板3搶斷的華麗數據。雖然險勝已然跌入谷底的公牛并不算什么露臉的事,而且還是末節才完成逆轉,但勒布朗的發揮無可挑剔。至少,這一次他和騎士贏了球。而2005年2月3日以控衛身份出戰時,雖然勒布朗同樣打出漂亮數據,但騎士被擁有沙克·奧尼爾和韋德的熱火擊敗。
雖然沒有官方記錄,但在2008-10這兩個賽季,勒布朗一直是球隊的球權掌控者——雖然莫·威廉姆斯標注著控衛,但他的風格更像是二號位,而且在2009-10賽季因傷缺席了14場比賽。“控球后衛一直都不是我喜歡的位置,因為這種打球方式看上去像極了橄欖球的四分衛。”勒布朗說,“在高中的時候,我就決定不打四分衛了,我寧愿做一名外接手。”
對公牛34分13助攻,打籃網29分10籃板13助攻,毋庸置疑,騎士這位代打一號位的“替身球員”,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球員。但不到萬不得已,皇帝不應該站在控衛的位置上,因為這意味著球隊出了大問題,要么傷病嚴重,要么狀態低迷。這就是勒布朗面對的局面:你改變了籃球的方式,改變了球迷的口味,但你又不得不應對這個新局面,甚至頗受困擾。
各個時代的超級球星,都難免會遭遇這種情況:
喬治·麥肯,NBA成立后出現的第一個巨人,因為他在籃下太有統治力,以至于聯盟不得不為了麥肯專門更改規則,“干擾球”由此而生,同時加長了罰球線和禁區的距離……這樣,NBA才不會成為麥肯的獨角戲。
威爾特·張伯倫,身高、臂展、體重、運動能力、爆發力的完美結合,被認為嚴重破壞了聯盟競爭平衡性。高出手、空中接力扣籃、三分線開始邁三步上籃……張伯倫像地獄看門犬一樣統治著禁區。于是聯盟繼續做出變革:三秒區從12英尺擴大為16英尺;發底線球不能將球扔到籃板以上,防止張伯倫直接接球就扣籃;為了限制張伯倫的二次進攻,還設立了進攻干擾球的規定。
查爾斯·巴克利,擁有聯盟歷史上最壯碩的屁股,當他持球背身強打時,沒有球員能夠阻擋他持續發力攻擊。于是,“背身單打5秒規則”應運而生,即球員持球背身單打的時間不能超過5秒鐘。
但是,超級球星能做的遠不止讓聯盟改變規則。“魔術師”約翰遜和“大鳥”伯德黑白雙雄對決,將聯盟帶出了一蹶不振的泥潭,電視轉播時代的NBA進入了全新的時代。為了減輕球員舟車勞頓的痛苦,也體恤那些隨著球隊奔波的媒體工作者,在凱爾特人主席“紅衣主教”奧爾巴赫的建議下,NBA斯特恩主席將總決賽賽制變為2-3-2;當凱爾特人因為工資帽規則而眼見要失去成為自由球員的伯德,聯盟適時退出了“拉里·伯德”特例,自此各隊就能夠在工資帽之上簽約那些擁有鳥權的球員了。
邁克爾·喬丹則告訴了所有球員,如何將自身價值詮釋到極致,無論場上還是場下。他重新書寫了籃球世界對偉大這個詞的定義:執著、霸氣、好勝。
勒布朗再度改變了籃球世界,但是是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他不只是如今這個時代的超級巨星,更是這代籃球運動員中的普羅米修斯。就像普羅米修斯盜火讓人類眼界自此打開,勒布朗也為后輩開辟了一條通往籃球另一片世界的道路。雖然勒布朗不必像普羅米修斯那樣,遭受惡鷹啄食肝臟的痛苦,但他不得不在總決賽上面對歷史級強隊勇士。
而如今,劇情變得更為復雜了:這些年臣服于勒布朗的對手們,都萌生了挑戰皇權的心思。跳得更高、跑得更快的年輕人,都把擊敗騎士當做目標。
勒布朗讓超級球星模式發生了改變:一方面,通過合同長度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利用各種社交軟件等途徑拉近與球迷的距離。某種程度上說,最終達到的目標只有一個:制造話題,保持熱度。
2006年夏天,美國男籃國家隊再次遭遇重創:2004年雅典奧運會獲得第三名的他們,在日本進行的男籃世錦賽又一次與決賽無緣。對于這支球隊的核心,勒布朗、韋德、安東尼、波什的03黃金一代,連續在世界大賽鎩羽而歸讓他們感覺到很沒面子。不過,這就像一次不在計劃內的臨時會議,他們的故事才剛剛拉開序幕。
當時,03一代已經是聯盟最耀眼的球星,他們的前途一片光明,未來不可限量;而且,那時也是三人面臨職業生涯第一次重要抉擇:是否要和母隊提前續約。最終他們的決定是——據傳是勒布朗給出的建議——勒布朗、韋德和波什都和母隊簽了一份為期四年的短約(第四年是球員選項),而不是為期五年的提前續約合同。這種選擇的結果是,三個人都可以選擇在2010年跳出合同,成為完全自由球員。
一年后,2007年的夏天,雷·阿倫和加內特加盟凱爾特人,和皮爾斯組成三巨頭。隨著2008年綠衫軍擊敗宿敵湖人贏得隊史第18個總冠軍,球星抱團成了聯盟的熱潮。多支球隊都計劃著騰出薪金空間,比如尼克斯、熱火、老鷹,希望能夠復制凱爾特人的成功。而總部設在洛杉磯的CAA經紀公司,成了NBA世界最炙手可熱的經紀公司,他們同時將勒布朗、韋德、安東尼和波什招致麾下。2010年夏天,勒布朗們將做出職業生涯又一次重要抉擇:是留下,還是離開?
最終,那個令世人震驚的“決定”出現了。勒布朗通過電視直播宣布:自己將天賦帶到南海岸,離開家鄉球隊騎士加盟熱火。而在此之前,韋德已經做出留隊決定,波什也宣布將加盟熱火。超級巨星離隊不是新聞,但大眾介意的是宣布這一決定的方式:感覺就像有人在電視上宣布自己離婚再娶,而此前并不知情的妻子和娘家人只能在屏幕前默默流淚。
但從商業角度看,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運作。電視轉播方ESPN,慈善機構男孩女孩俱樂部,經紀公司CAA,勒布朗本人,完全控制了消息源;而勒布朗之所以要選擇用電視直播公布決定,是因為ESPN樂意為此向男孩女孩俱樂部捐款。如果沒有這次運作,由職業運動員直接發送的《球員論壇》很可能不會出現;而勒布朗的言語,日后也成了生財之道:華納兄弟公司和詹姆斯聯合創辦的視頻共享網站,名字就叫Uninterrupted,取自勒布朗著名的自白文《我要回家了》里那句:I’m doing this essay because I want an opportunity to explain myself uninterrupted。另外,勒布朗還將自己接受采訪時說的金句“Nothing is given. Everything is earned”(一切靠爭取而非給予),以及“Just A Kid From Akron”(阿克倫之子)都注冊成了商標……
比起邁克爾·喬丹,勒布朗在場外,包括與籃球無關領域的影響力更大。他力挺勇士新秀喬丹·貝爾在對陣小牛垃圾時間里玩自拋自扣,并稱贊公牛新秀卡爾馬寧“是個非常自信的年輕人,投籃不錯,未來會變得更優秀”。他為被害的黑人發聲,并公開抗議現任總裁特朗普,甚至稱之為“廢物”。
這是勒布朗的創舉,他讓超級球星模式發生了改變:一方面,通過合同長度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利用各種社交軟件等途徑拉近與球迷的距離。某種程度上說,最終達到的目標只有一個:制造話題,保持熱度。這方面,勒布朗無疑已經做到了極致,從他每年增長的收入就看得出來。
勒布朗的“決定”最大限度避免了巴克利悲劇再次發生,同時也讓日后效法的球員,不用承擔過多的輿論壓力。
過去20多年,查爾斯·巴克利因為從未得到過總冠軍,而不斷遭受全美球迷的冷嘲熱諷。要知道,總冠軍一直是體育界評價球員是否足夠偉大的硬性標準。無論你的球齡是2年還是20年,無論你是在球場上看過“飛豬”橫行無忌,還是只在TNT電視節目里見過他吹牛,對巴克利你應該都有兩點人士:1,他是一名非常不錯的球員;2,他從來沒有得到過總冠軍。而如今球星們最信奉的真理就是:別做下一個巴克利,否則一輩子翻不過身。
“我知道,如果我身邊都有些足夠優秀的球員,我是可以幫助球隊贏得總冠軍。當我還在費城打球的時候,他們總是給我灌輸些錯誤思想,當時我也相信了他們的規劃。”1993年巴克利接受采訪時說。不過直到1996年,33歲的巴克利才決定加盟火箭,和奧拉朱旺、德雷克斯勒(后來還有皮蓬)聯手,但已不復巔峰狀態又遭受重傷的他,最終也沒能拿到夢寐以求的總冠軍。
勒布朗沒有重蹈覆轍。當他意識到騎士隊并不具備冠軍相,就決定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就此開啟“巨頭抱團”的超級球隊時代。他在熱火取得兩連冠,并幫助騎士拿到隊史首個總冠軍,都是得益于此。但是,這也讓他遭到“反噬”:杜蘭特加盟勇士,鑄造了一支超級強隊,在2017年總決賽打得騎士幾無還手之力。當歐文主動要求被交易,最終加盟上賽季常規賽東部冠軍凱爾特人后,東部又出現了一支有望挑戰霸權的球隊。
放眼整個聯盟,球星簽短合同、球星強強聯合,已經成為見怪不怪的事情。在勒布朗帶起這個潮流前,球星只會在職業生涯末期,才會為了拿到總冠軍考慮更換東家。巴克利33歲離開太陽加盟火箭,馬龍更是直到40歲、搭檔斯托克頓退役才加盟湖人,和OK組合聯手。但是,勒布朗26歲就做出了離隊決定,又在30歲回到克利夫蘭。德懷特·霍華德在27歲時和魔術恩斷義絕加盟湖人,杜蘭特在28歲時也離開了雷霆。這個夏天,包括保羅、喬治、安東尼在內的23名入選過全明星的球員更換門庭——沒有人想成為下一個巴克利。這都要歸功于勒布朗,他的決定最大限度避免了巴克利悲劇再次發生,同時也讓日后效法的球員,不用承擔過多的輿論壓力。
2016年7月,勒布朗加盟了2015-16賽季創造歷史常規賽最佳戰績73勝的勇士。雖然也有情緒激動的雷霆球迷燒了他的球衣,回到俄克拉荷馬時又聽到了震耳的噓聲,包括前隊友們的冷嘲熱諷。但隨著勇士上賽季奪得總冠軍,尤其是5場就解決了衛冕冠軍騎士,一切都成了過眼云煙。
所以,他們都應該感謝勒布朗,感謝這個領路人。
后喬丹時代,偉大的定義是什么?讓對手感受到那種被支配的恐懼,以各種各樣的方式。
科比支配對手,是用那一次次跳到最高點的跳投,對手眼睜睜看著球從自己指尖上方掠過進入籃筐;鄧肯支配對手,是用低位一次次強打硬吃,不茍言笑但殺氣十足。奧尼爾支配對手,是用令人絕望的暴力美學殺死比賽,然后又在場下笑嘻嘻地和你打招呼。勒布朗支配對手,則是場上場下都讓人尊敬。通過媒體報道和社交網絡,勒布朗記錄了自己成功道路上的每一步,從個人特訓到招募隊友,你可能會不喜歡他,但必須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