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伯:意大利出局,為什么我不傷心
文/王勤伯
做了15年《體壇周報》駐意大利記者,遭遇意大利60年來首次無緣世界杯決賽圈,我感覺很漠然。
我在此前好幾篇稿件中重復過一個概念:既然此前兩屆世界杯都是小組賽結束就打道回府,這回輸?shù)糍Y格賽進不了世界杯,也只是原有基礎上再倒退一步。
基耶利尼在對瑞典比賽前抱怨,“瓜迪奧拉主義毀掉了意大利后衛(wèi)”,實際體現(xiàn)了意大利人在當今足球潮流面前的無所適從。
即使沒有瓜迪奧拉和巴薩,基耶利尼也不是巴雷西,不是馬爾蒂尼,不是貝爾戈米,不是卡納瓦羅,上述這幾個名字是誰也毀不掉的。
世界足球的特點,是技戰(zhàn)術潮流及其要領總是在跨國流動。舉例說,意大利足球從1930-50年代,受益于匈牙利足球整整20年,先后有阿帕德·魏斯、古斯曼等教練在意大利執(zhí)教。匈牙利足球教練就是一群現(xiàn)代足球播種機,1958年巴西世界冠軍、50年代末的皇馬、60年代的本菲卡、70年代的阿賈克斯,到處都有匈牙利人的痕跡。
反過來講,所有成功的足球國家都是在某個時期最懂得兼收并蓄的,巴西、阿根廷、意大利、德國都不例外,僅僅是在它們成功以后,本國媒體喜歡追求和原生性有關的敘事。
我讀過關于荷蘭足球最荒唐的說法,就是把全攻全守和加爾文教派聯(lián)系在一起,純粹無稽之談。沒有哈佩爾(奧地利)和科瓦奇(羅馬尼亞籍匈牙利人)這兩位中歐教練,荷蘭足球怎么加爾文都不會成功。
意大利足球也是一回事。當我們?yōu)槲骼装ⅰ屠孜鳌人顾@樣的優(yōu)雅中衛(wèi)叫好時,很容易忽略一點:是50年代匈牙利人古斯曼執(zhí)教的里雅斯特,讓切薩雷·馬爾蒂尼踢中衛(wèi),意大利足球才學會了“技術好會用腦的球員踢中衛(wèi)”這一招。
意大利人的科維爾恰諾教練員培訓班曾是很先進的,就像意大利門將的培養(yǎng)也曾是世界第一。但無論是哪個國家,足球行業(yè)積累的經(jīng)驗取得成功以后,輸出都是必然,之后,如果你自己不進步,別人可能把你的經(jīng)驗運營和改良到更高的境界——在人才方面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意大利再也培養(yǎng)不出托蒂和內斯塔,但同樣水平的球員卻可能在那些虛心學習過意大利的國家出現(xiàn)。
西班牙靠青訓成為2008-2012年間世界足壇統(tǒng)治者。德國、法國、英格蘭都曾在經(jīng)歷失敗以后狠抓青訓,但尤其強調引進國外先進理念。德國隊今天踢的已經(jīng)完全不是昔日那種德意志戰(zhàn)車足球。
在意大利人之前,巴西人已經(jīng)為固執(zhí)堅守付出過代價。巴西足球太強調其歷史輝煌,強調其原生性,卻忘記了當年把4個輪胎掛在球門四角讓球員練習射門這種招法也是匈牙利人古斯曼帶來的。2014年世界杯選擇斯科拉里和世界杯后鄧加回歸都是固執(zhí)的體現(xiàn),這兩位全是在今天的足球世界里已經(jīng)嚴重缺乏新意的教練。
意大利人同樣在學習融匯外來事物方面羞羞答答,他們頗有一種“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想法,認為意式防守反擊只需要加入一些新元素,仍會是克敵制勝的良方。最近一次歐青賽已經(jīng)證明,控球出色的球隊越來越多,意大利式防反越來越不管用,在理念方面,意大利人是嚴重匱乏的。
可是,誰能讓意大利人終于放下架子,拿出決心,像當年的德國一樣敢于自我否定、全盤學習他人?
我對文圖拉的用兵失誤感到憤怒,但僅僅就文圖拉這個人來說,我不討厭他。甚至,我很早就懷疑過,這個實際很本分的老頭,可能會一個人為意大利足球那些自大、自滿、自以為是的官員們買單。
若是安切洛蒂能夠執(zhí)教意大利,肯定能夠為意大利足球重新找回一些熱情。但從人才和整個意大利足球的理念體系的匱乏程度來說,安切洛蒂能帶來的改變是很少的,甚至,像普蘭德利或孔蒂一樣取得一些階段性的佳績,會讓問題被繼續(xù)掩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