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賽季脫胎換骨 三方面數據說明猛龍已悄然進化

過去幾年,猛龍總是常規賽表現出色,季后賽陷入掙扎,這讓總經理馬塞·烏杰里意識到有必要“改變球隊文化”。
猛龍存在的問題是,運球和中距離跳投過多,傳球又太少。改變球隊文化意味著,猛龍需要少運球,多傳球,多投籃。
本賽季至今,猛龍打出11勝5負的戰績,與活塞并列東部第二,并打出了位居NBA第三的進攻效率值(110.4)。去年他們在這方面也做得很好,但到了季后賽時段,進攻效率還是很低。人們最大的疑惑,恐怕是現在這支猛龍是如何改變的。
為了對其進行評估,讓我們看看前面提到的三個方面:傳球、運球和投籃。
傳球
傳球是現代籃球進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對方防守強度升級,突破愈發艱難時,我們關注的不僅是形成助攻的那次傳球,此前的一次、甚至是兩次傳球,也很重要。
不管對手的防守輪轉有多快,也跟不上傳球的速度。所以正確的理念是:只要傳球夠多,就能制造出好的投籃機會。
那么,猛龍的傳球真的變多了?數據顯示,他們場均的傳球數達到291.1次,高于上賽季的274.7次。這并不能說明問題,因為有的傳球具有欺騙性。比如說,一名控衛把球手遞手地交給中鋒,旋即又把球拿回來,這不能算是一次真正的傳球。
如果我們看看傳球形成投籃機會的數據,會得到更令人信服的結果。上賽季,猛龍在形成助攻的傳球數和助攻數上均在NBA墊底,前者制造的投籃命中率位居NBA第24,二次助攻數(指接球球員沒有立刻出手,而是運了下球在四秒內投籃命中)則排名NBA倒數第四。簡而言之,他們的傳球非常糟糕。
本賽季,猛龍的場均助攻數(23.0)排名NBA第八,在形成助攻的傳球數和投籃命中率上(51.8%),分別排在第15和第八,場均二次助攻數(3.1)排在第六。換言之,他們在傳球上已躋身NBA前十。
運球
運球是撕開防守和創造投籃機會的好方法。然而,如果你運球過多,對手會迅速修補好防守漏洞。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分寸感很難把握。
這正是猛龍上賽季做得最差的地方,每次觸球要運球2.55次,這是30支球隊里最多的,再結合他們的的場均觸球數為NBA第三少,這意味著猛龍的進攻并不難防。同時,他們不經運球的場均投籃數為37.3次,運球至少三次以上形成的投籃為平均29.2次,均為NBA最差。
本賽季至今,猛龍每次觸球的運球次數只有2.39次,不經運球的場均投籃數為38.9次,與公牛并列NBA第八,運球至少三次以上形成的投籃也銳減到場均24.6次。
由于賽季開始不久,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這些和運球有關的數據“少就是好,多就是差”。一些球隊靠傳球能投出很高的命中率,只是因為他們創造投籃的機會不強。當然,勇士是個例外。猛龍有這方面的能力,可以在亟需時使用,但不能對其過度依賴。
投籃
我們不該再把中距離跳投稱為藝術,并為其日趨消亡感到惋惜,但猛龍肯定會有這樣的情結。
從本質上說,我們可以把籃球場劃成三部分:油漆區內、三分線外,及介乎兩者之間的地帶。相對來說,中距離的進攻效率最低,所以球員要盡量在那個區域少出手。
如果是這樣,則意味著球員傳球數增多,運球數減少,這正是猛龍進步最顯著的地方。
數據顯示,上賽季猛龍在“莫雷區域”(籃下和三分區)的出手占比僅有54.3%,本賽季至今這一數據已增至67.3%,高居NBA第三。
用傳球取代運球,往往會帶來更好的投籃機會,這正是烏杰里口中“改變球隊文化”的精髓所在。也許猛龍還會找回以前的打法,但至少從目前看來,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希望他們能把這種變革勢頭延續到季后賽上。
撰稿:王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