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紀中專欄:標簽式改革是改革大忌 需增加透明度
在其他領域的改革開放中常有先設幾個改革開放試驗區。在試驗區內在一定的改革頂層設計的框架內就如何實踐進行大膽地試,成功的,可以復制的再在更大的范圍內試或成熟的就可推廣。在體育改革的范圍內,也會有這樣的試驗區,如足球協會,籃球協會。可是似乎動作不大。
現在的體育改革主要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不多或者鮮為人知。改革開放應是上下兩個積極性互動。
自上而下,初始的選擇比較重要,因為它有發展的慣性和自我積累的放大效應。選對了就可以進入良性軌道,不斷完善;選得不太適當就可能停滯不前。而自下而上的改革或者在試驗區內大膽地試,錯了就糾正回來再試。使自上而下的初始選擇有所根據和借鑒。
日前,我在與一位新聞界朋友談話時,使用了標簽式改革的說法。就是先貼上某個標簽,卻缺乏實質性內容條陳。說沒改,它改了;說改了,又看不出改革的實質變化。這也許是改革的困惑。
足協與總局脫鉤了,但是主要干部仍由總局委派。不是說不能派,而是明確脫鉤后與總局還保持那些黨政的領導關系。籃協有了新主席主持工作有職有權,那么它與籃管運動中心又是什么關系,什么分工。這些能逐步明確了公開了,改革的成果也就顯現了。民眾們知曉改革在有序地推進,而不僅是人事的調動。
如何使改革推動我國各項競技運動水平的提高,更上一層樓恐怕也是民眾看體育改革成效的一個方面。改革措施不可能立竿見影是可以理解的,有一個滯后期。但是如何承前啟后,方向應該逐漸展現。也許還在摸索區,這交待一下更好。改革也需要有一定的透明度。
改革需要制度機制的創新,也需要管理和技術的創新。創新是一個有風險的過程。而這種風險是可控和可以管理的。我們不主張把某個隨機的事件生硬地與改革聯系起來,如果它實際沒有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