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怪象:進球型中場&任意球大師絕跡,點球王多了
體壇周報特約記者秦游夏述評
雖然上半程末輪共產生36個進球,創本季單輪新高,但半程下來,德甲僅產生424個進球,場均僅2.77球,為最近10年第2低產。德甲第7輪戰罷時,《體壇周報》就曾討論“進球型聯賽的進球去哪了”,當時德甲場均進球只有2.44個,跌入55年谷底。好在國際比賽日過后,德甲在第8輪為球迷奉獻了33個入球,本季首次單輪進球超過30。但好景不長,進球數量很快又歸于沉寂,只是偶有爆發。
中心思想:小心翼翼地控球
進球減產的原因,首推德國足壇近年推崇的傳控足球。很多少壯派教練,如泰代斯科、納格爾斯曼、漢內斯·沃爾夫等人都是此理念的信徒。他們的比賽策略大多是,將皮球安全控制在本方腳下,避免主動失誤。這樣的踢法使德甲的拉鋸戰明顯增多,比賽節奏下降,火星撞地球式的進球大戰自然減少。
不久前,拜仁名宿紹爾對如今德國足壇的年輕學院派教練大加鞭撻,他認為,這些教練過于專注戰術理論和自身體系的打造,使足球比賽機械化、無趣化;在青訓領域,“計算機式教練”也壓抑了新秀的天賦和活力,像埃芬博格這樣特立獨行以及里貝里這類“街頭足球式”球員將不復存在。紹爾的表態引發軒然大波,但無論孰是孰非,進球數降低的數據不會說謊。
點球激增,德國基因顯靈
值得注意的是,進球雖然減產,定位球進球的比例卻大幅上升。這很大程度源于本季錄像裁判技術在德甲的首次運用,很多以往被主裁漏判的點球,在錄像裁判的介入下失而復得。據統計,本季前半程,德甲共產生57個點球,創1985-86賽季以來的新高。
點球數驟增,主罰者們也相當爭氣,命中率達到82%,比上賽季的64%明顯提升,點球手們終于沒再辱沒德國足球良好的點球基因。拜仁的萊萬多夫斯基、門興的小阿扎爾和多特蒙德的奧巴梅揚,半程分別4次點球得分,前兩者命中率100%,多特鋒霸則曾在奧格斯堡一役宴客。比奧巴更倒霉的是剛剛回歸斯圖加特的德國國腳戈麥斯,他以沃爾夫斯堡隊長身份主罰的最后2粒點球皆告失手,成為半程唯一兩次點球未進的球員,隨后他便主動將主罰權交給了德甲著名的點球專家費爾哈赫。
任意球銳減,半數靠蒙
除了點球,定位球得分方式還包括任意球、角球和界外球。本季德甲,定位球得分占總進球的比例為33.7%,是1992年有此項統計以來的峰值。但仔細考量,除去激增的點球數量,另幾項數據并無增加,甚至還有所減少。譬如直接任意球,本季半程僅有7個任意球直接破門,來源于7名不同的球員,但有3次是門將失誤送禮,例如拜仁與沃爾夫斯堡一役,阿諾爾德射向中路、寥無威脅的任意球竟被烏爾賴希擋入自家球門,是役拜仁領先2球卻被逼平,成為安切洛蒂的最后一場德甲。
如此慘淡的任意球數據,可見目下德甲已無任意球大師。其實在不遠的2014-15賽季,還有兩大任意球高手恰爾漢奧盧和尤努佐維奇爭奇斗艷,前者打入6個直接任意球,險些追平巴斯勒單季7球的紀錄,不來梅球星也有5個直接任意球進賬。可惜,如今土耳其中場遠走米蘭,尤努佐維奇在頻繁傷病下魔力不再。
射手榜前5一共4頭球
直接任意球得分少了,間接任意球和角球也不如人意。側面反映這一點的數據是:上半程的424個進球中,只有67個頭球破門得分,創造了有該項統計后的第二低數值。射手榜前5中,奧巴梅揚、烏特和福蘭德3人均沒有頭槌入球,萊萬也只有1粒,倒是奧格斯堡的冰島射手芬博阿松有3個,這源于奧堡喜用傳中的戰術,芬博阿松5次接應傳中包抄得分,也冠絕聯盟。
至于聲名鵲起的奧堡左后衛菲利普·馬克斯,他的10個助攻不僅源于自身出色的腳法,也得益于主帥鮑姆的比賽策略。德甲更多球隊傾向于中路滲透,通過地面配合完成射門,或許,紙面實力一般的奧格斯堡能躋身上半區,正是源于鮑姆的務實打法。總體來看,德甲的頭球攻門次數呈逐年減少趨勢,這也印證了目前德國足球的戰術潮流。
射手榜第17方見中場
除此之外,德甲中場球員的進球也下降明顯,中場球員進球比重僅占36.8%,創11年來同期最低。如今,更多德甲球隊傾向于532或523這樣較為保守的陣型,在戰術上便減少了中場球員的數量。德甲射手榜上,最高產的中場球員迪達維和比達爾各入5球,但都只能并列第17。
如此情形,與往日德甲盛產進球型中場形成鮮明對比。當年巴拉科夫、巴斯勒、馬塞利尼奧、巴拉克等人的共性在于,他們在場上占據10號位,是絕對的進攻核心。而今,德甲已不再是前腰的天堂,《體壇周報》在賽季之初就對此有過全面分析。隨著中鋒越來越多扮演進攻核心,加之組織核心后置,前腰的位置愈發邊緣化,這也使“德甲前腰=進球機器”這一傳統被完全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