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楊揚:短道速滑規則變化大 要相信裁判的公正性
特約記者孫嘉暉江陵報道
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比賽期間,中國社交媒體呈現出紛繁無序的“聲討”、“反黑哨”狀態,認為東道主韓國隊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而且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實際上,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中,以第二名撞線的韓國名將崔敏靜也被判犯規,到手的銀牌沒了。
可見在判罰尺度上,韓國隊員也有把握不好的時候。
那么,展望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短道速滑隊能否憑借主場之利打一場翻身仗呢?
顯然,僅僅將希望寄托于裁判,也是不靠譜的。
“更期待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們要一騎絕塵,(奪冠)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武大靖說,“我覺得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從拿金牌的那一刻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我們期待四年后的北京冬奧會,有更好的突破,未來在中長距離項目上,中國隊也會做到最好,我們中國隊最不缺的就是意志品質。”
對于中國短道速滑隊在本屆冬奧會連遭犯規判罰,作為中國第一位冬奧會金牌獲得者大楊揚最有發言權,他從兩個方面闡述了這次中國短道速滑隊在平昌冬奧會遭遇的尷尬判罰:第一,裁判的傾向性幾乎是沒有的,要相信裁判的公正性;既然規則是這樣制定的,我們只能按照現有的規則比賽,盡快適應,要熟悉、了解裁判的判罰特點,盡量避免以往出現的問題。
作為國際滑聯理事,大楊揚參與了大量的國際體育事務,因此,對裁判規則的制定、裁判團隊的產生以及裁判判罰的依據等細節非常清楚。
“的確,近幾年短道速滑的規則變化很大,”大楊揚說,她2年前當選國際滑聯理事,“我也在了解新的規則,我們當運動員那時候規則要簡單些,超越者會影響前面選手的滑行,因此負主要責任;現在的規則鼓勵超越,做了非常細微的調整,比如,超越時身體過了50%如何判罰等非常細的細則;另外一個原因,電視轉播采用了更高清的技術,出現身體接觸等細節時,看得都非常清楚;當然,裁判規則太細了,復雜到連我這樣的專業選手也感到非常困惑,裁判的尺度和角度也是我們看不到的;因此,我作為國際滑聯的理事,接下來會提一些建議,因為規則過于細致,導致觀眾也看不懂了,會失去大量觀眾,這對于滑冰運動來說就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