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版!最嚴厲新政籠罩中超 2018賽季演繹亂世之爭
體壇+特約記者未濟報道
再過幾天,2018賽季的中超聯賽就要揭開大幕。
繼上一賽季足協出臺U23新政后,今年政策在去年的基礎上做出了更為苛刻的改動。新賽季中超每支球隊每場比賽出場的U23球員人次不得少于外援累積上場人次。最嚴厲的新政籠罩之下,今年的中超注定要成為亂世,政策對聯賽的影響也將從去年的隔靴搔癢變成全面主導,中超格局也很可能因新政而變。
更嚴厲!新政2.0重點練U23
去年中國足協U23新政1.0版推行整整一個賽季,16家中超俱樂部應對該政策的方式大致分為四種,大多數俱樂部都是貼著足協規定的最低線進行調配,即比賽中使用一名U23球員首發,并給予球員較為穩定的出場時間。比較積極擁抱新政的俱樂部中又分為兩派,以天津權健和河南建業為代表的幾家俱樂部,在U23球員使用上則較為激進,卡納瓦羅多次在重要場次派上不只一名U23球員首發,建業也是在整個賽季里給了多名U23球員充分的表現機會。
另外幾家俱樂部如廣州富力、長春亞泰、貴州智誠,U23球員出場總時長雖然靠前,卻并非大面積鍛煉新人,而是由一人長期挑大梁。富力的黃政宇是去年唯一一名出場超過2500分鐘的U23球員,他一人的出場時間就占了全隊U23球員出場總時長78%。亞泰的何超以及貴州的閔俊麟,也都獨享了本隊絕大多數的U23出場時間。最后一種類型則是絕對消極應對,延邊富德整個賽季使用U23球員時間只有672分鐘,是唯一一支全隊U23出場不滿1000分鐘的隊伍,此外遼寧、天津億利、江蘇蘇寧等,對新政的態度也十分消極。而足協在2018年推出更為嚴厲的U23新政,很顯然也是重點針對這些消極應對的俱樂部。
更強大!鍛煉核心力量
較為公允的回瞰2017年新政帶來的變化,其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毋庸置疑,但與政策制定者的初衷和預期也有不小的差距,否則就不會催生出新政的2.0加強版。我們就以黃政宇與何超為例,假設沒有新政的扶持,兩名球員在各自球隊也能爭到一個一線位置。而即便有了新政,那些在各自主教練法眼中還達不到中超水準的U23球員,上場也是跑跑龍套而已,鍛煉的成色幾何不說也罷。
新政真正發揮作用之處,是介于以上兩者之間的那些年輕球員,他們大多已經具備在中超上場的潛力,只差背后有一只手在球員通道盡頭推上一把,而新政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那支無形的手。從上賽季的效果看,出場超過1000分鐘的U23球員有12人,1000分鐘以下的多達59人,這其中不足500分鐘的更是占了45人。換句話說,新政出臺后,得到充足鍛煉的U23球員只占了總數的1/6。而足協今年的新政對U23出場人數做了更嚴厲和詳細的限制,盡量避免俱樂部利用政策漏洞打擦邊球,其目的不是讓每場垃圾時間上場的U23球員更多,而是希望增加出場在1000分鐘到2000分鐘之間的U23球員的數量,他們也才是新政最想關照的——中國足球未來的核心力量。
更混亂!為了換人而換人?
但,初衷的美好并不意味著政策就完美無疵,我們從剛剛結束的超級杯可以管窺今年各家俱樂部對史上最嚴U23新政是如何應對的。超級杯上,卡納瓦羅和吳金貴都采用了首發三名外援和一名U23球員的部署,這一戰術相對穩妥,應該也是新賽季各家俱樂部排兵布陣最為普遍的做法。這也就意味著,一場比賽的3個換人名額里,要有兩個留給U23球員,通過換人進行戰術轉換的空間已經被極度壓縮,主帥很多時候是為了換人而換人。
而恒大與申花一戰,正好遇到雙方都有首發球員傷退,6次換人也因此變成兩次被動換人和四次派U23球員上場,沒有一次是戰術換人。可以說這樣的戰術已毫無秘密可言,換人也不具有任何戰術意義,無非是為了滿足新政要求。我們可以預見,新賽季類似的事情肯定會很多,可能還會有更極端的情況,例如領先一球的球隊比賽結束前正在被對手圍攻,此時若U23上場人次還沒達標,主教練就得冒險用一名U23球員替下一名主力。或者一支球隊在只剩下U23換人名額時門將受傷無法比賽,而替補門將又不是U23球員,這時又該怎么辦?新政的這些bug都要在聯賽開始后通過實戰進行修正。而如果首發就派上3名U23球員的做法,雖然可以給換人留出更多的戰術空間,但這種激進的布陣方式太過冒險,恐怕就算有球隊敢嘗試也不會太頻繁。
新政帶來的另一個戰術趨勢,就是很可能像去年那樣首發U23球員秒下的情況會大大減少,因為替補席上還有一或兩名U23球員等待上場,過早用掉換人名額風險過高。
今年的新政,使得中超比賽就如同球場的田忌賽馬,各俱樂部的上駟、中駟與下駟大家都擺在明處,而且明知道進入名單的球員都得到場上踢幾腳。在這種全透明的對戰方式下,決定整個中超大局勢的關鍵因素,一是俱樂部儲備U23球員的整體素質,以及主教練在有限的布陣策略上如何確定U23球員的出場時機。
更艱難!U23影響爭冠格局
賽季前看各家俱樂部的U23球員配置,恒大雖然整體實力下降,但連續引進唐詩,鄧涵文、楊立瑜后,加之卡納瓦羅上賽季在權健大力培養新人的做法大獲成功,恒大手里的U23球員牌面還算不錯。上港作為上賽季亞軍總體實力超群,放走韋世豪投奔國安后,上港從建業召回胡靖航,并將去年上海全運隊多名球員收入U23序列,但能否盡快適應中超的競爭還是未知數。魯能依靠其強大的青訓體系,擁有很可能是本賽季中超最強的U23青年軍,而這也成為李霄鵬率領這支老牌豪門東山再起的最大資本。
今年的轉會市場上各大俱樂部都極力網羅U23球員,前不久的U23亞洲杯上的大部分U23國腳,都屬于土豪俱樂部,中小俱樂部成為年輕球員流失之地,留下的U23球員要么平庸,要么質優人少,這些球隊今年在中超的競爭將愈發步履維艱。
其實足協苦心孤詣不斷加碼新政,終極目的還是提升國字號球隊的整體水平。
U23國家隊在前不久的亞洲杯上小組出局,似乎又給新政打了一次臉。但仔細復盤比賽過程,這支集合了國內最好的一批U23球員的國字號也并非踢得一無是處,本有很大希望進入淘汰賽階段,賽后也只能感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決策層仍愿意使用政策干預來促進年輕球員成才,對于俱樂部層面而言,只能最大限度適應游戲規則,而最后的冠軍未必是U23球員最強的球隊,說不定是把新政2.0版吃得最透徹的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