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2018冬季轉會綜述:新政的威懾!交易量驟減1/4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報道
自從中超進入“五年80億”時代后,轉會市場呈現瘋漲狀態。根據本報的統計,2016年和2017年,中超冬季轉會市場用于引進外援的費用,分別達到2.63億歐元和2.33億歐元,相比2014賽季,即《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公布前一年的聯賽外援投入額(5630萬歐元),大約增長5倍左右。而在2015年,這一數字達到8175萬歐元。
某種程度來講,出現2016年和2017年的轉會熱潮,政策的引領效果異常明顯。各種性質的資本紛紛涌入中國足壇,讓中國足球的發展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無論是泡沫抑或其他,短期之內,都讓中國足壇呈現出“繁榮景象”。而且在2016年和2017年,中超冬季轉會市場的投入,均是連續排名世界第一。
應該來講,資本的介入在短時間內,對于職業聯賽的發展,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關方面之所以在2017年連續出臺新政,也是為了遏制燒錢引援,促進中國足球的發展。至于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中國球員的水平未有本質提高,一如各級中國國字號隊伍在亞洲賽場的競爭力有限。因此,政策的出臺,是希望資本能夠轉向本土球員的培養,于是便有了“調節費”政策。
從數字上來講,這一嚴控政策的確起到一定的效果。根據統計,2018賽季中超冬季轉會市場,16家中超俱樂部的外援引進總投入相比前兩年,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初步統計為1.433億歐元。倘若加上廣州恒大引進古德利的費用,應該可以超過1.5億歐元(備注:古德利轉會恒大的費用,一直沒有正式對外公布。2017年1月,古德利以550萬歐元,從荷蘭阿賈克斯加盟天津泰達。此番投奔廣州恒大,阿賈克斯收到一筆轉會分成。根據這筆費用的推算,實際上,應該超過當初離開荷甲的費用)。而在過去兩年,中超冬季轉會窗的外援引進費用,均在2億歐元以上。
然而,不止是轉會費總額發生明顯下降。在16家中超俱樂部之中,上海上港、山東魯能、天津權健、廣州富力、上海申花和重慶力帆6隊,都沒有更換外援的費用產生。對比過去5個賽季,這一數字算是創造了新高。例如上港、權健、魯能和申花4隊,更是壓根沒有引入外援(備注:羅梅羅屬于租借期滿返回申花,轉會費產生于2017年)。不產生更換外援方面的費用,很大程度來說,就是受到“調節費”政策的影響。因為無人可以確保新引進的外援質量一定超過原外援,同時還能保證費用處于免交“調節費”范圍之內。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講,“調節費”政策還是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
轉會費總額的減少,外援零更換的俱樂部數量增加,必然意味著更換外援的總人數相應減少。根據統計,在剛結束的這一冬季轉會期,16家俱樂部總共引進的新外援,一共為22人,是最近五年最少的一次。22人只是2017年冬季轉會期該數字的2/3,相比2014、2015和2016賽季,更是驟減一半。其中,除了升班馬大連一方(因為萬達的介入)、老牌勁旅天津泰達(因為一線隊大換血)均是買入3名外援(包括買斷阿奇姆彭),有6家俱樂部只是更換其中的2名外援,另有4家俱樂部只是購入1名外援。顯然,這也幫助各家俱樂部節約大量開支。
相應來講,2018年冬季轉會的標王,自然無法同一年前的奧斯卡相提并論,甚至還不如更早的特謝拉。目前來看,雖然國安一再強調巴坎布的轉會費沒有外界傳說的那么高價,但至少從巴坎布被曝光的身價4000萬歐元來看,毫無疑問,他是今冬中超轉會市場的“標王”。
不只是外援人數方面,受制于整個中超新政和規定,2018年,冬季轉會市場所發生的轉會交易量,相比往年也是驟減。根據統計,2018賽季中超冬季轉會的轉入球員人次為157人,轉出球員人次為135人,均創下過去5年轉會人次的最低紀錄。其中,轉入人次157人相比2014年的228人,則是減少71人。而相比去年,也是驟減24.9%。至于轉出人次,相比2015年的254人,也是少了119人次,幾乎接近一半。對比上賽季,驟減比率達到25.8%。基本上來講,整個轉會市場的交易量相比2017年,減少幅度達到1/4。
于是在今年,某俱樂部負責轉會事務方面的人員曾如此感慨:“即便是有錢且愿意花錢,哪怕是繳納調節費,現在也是找不到人(球員)。”看似這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但更不可忽視的,還是“調節費”的影響。由于國內球員特別是水平較高者人數較少,但身價很高,為了避免交納“調節稅”,想要引進球員的俱樂部,最終只能采取一種“克制”的態度,這才是導致交易人次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從另一角度來說,這或許也會促進各俱樂部重視梯隊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