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虹專欄:中國高爾夫來得晚 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特約記者張劍虹述評
如果沒有會員的身份,目前中國打一場高爾夫球的平均凈消費大約1000元(含小費)。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球場不能自助打球,小費基本漲到200元了,你不愿接受100元小費時代已經過去的事實,就有可能面臨球童罷工的風險。
如果想讓高爾夫球運動給你的生活增添色彩,或者讓你對打高爾夫球產生興趣,你起碼得打到95桿。要維持95桿水平,每周就得打一場球。一年50場要花五萬元,加上配套的球具服裝,餐飲交通和練習場開銷,每年起碼十萬元才能支撐住一個人被稱作高爾夫球手的身份。作為業余球員,差點的降低需要時間和財務的投入,我粗略的計算過,85桿球員每年在高爾夫上的投入是100天加30萬;75桿的球員通常要150天和至少50萬,當然,單差點另外還要相當的運動天賦。在高爾夫的主流國家里,中國的高爾夫是最貴的,而且因為缺乏足夠的好教練,業余球手幾乎人人都要走彎路,所以中國的高爾夫也是最費時間的。
高爾夫運動在20世紀才開始在英倫以外的國家蓬勃發展,先是美國加拿大,后來是日本,澳洲,韓國,東南亞,南非,泰國,印度,最后才是中國。這些國家都曾先后經歷過長達十年以上的經濟高速增長期,國民收入突然增加,許多人的財務、時間以及社交都越來越自由起來。他們普遍受過較好的教育,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較高凈值的資產,年齡在30到60歲之間,平均40歲左右。他們一般被稱作精英階層。不管哪個國家,能把高爾夫作為日常愛好或重要娛樂社交手段的人群基本都算精英階層。
作為最晚成為高爾夫主流國家的中國,我們在職業賽場上已經取得了令全球吃驚的驕人成就,馮珊珊拿到過奧運獎牌,并已經在女子職業世界第一的寶座上稱霸半年之久;張連偉,梁文沖,吳阿順,李昊桐,竇澤成,張新軍……他們已經在歐巡,日巡,亞巡,威巡,同一亞洲上拿到了20多個冠軍,并且成為美巡賽和大滿貫的常客;而且他們后繼有人,直通美國大師賽的亞太青少年業余錦標賽上,五年有三個冠軍是被中國少年獲得的。
擁有最多高爾夫人口基數的中年級業余賽場上,代表著中國精英階層的球手們也在國際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第二屆戴爾科技杯中韓對抗賽(35歲以上)剛剛在深圳東部華僑城云海谷會員場結束,在隊長倪彪,副隊長何平,仝順天的協助下,中國隊球員兩天以14.5比9.5戰勝了強大的韓國對手,報了去年客場落敗的一箭之仇。韓國是世界高爾夫版圖排名前五的強國,中國隊這場勝利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絲毫沒有借力舉國體制的中年級業余球員們代表著一個國家精英階層的精神狀態和運動能力,這次勝利是中國可以宣布自己不但是體育大國而且體育強國的一個重要指標。
戴爾科技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高爾夫贊助企業之一,常年冠名或贊助多場美巡賽和世錦賽,中韓對抗賽是戴爾科技集團第一次冠名的業余賽事,可見該賽事的規格和級別,以及冠軍的成色。
每個主流的高爾夫國家都有自己的中年級業余聯盟,在不遠的未來,中國也一定會有的。韓國中年級業余大聯盟由六千多位單差點球員組成,每年數十場賽事打出的前12名選手代表韓國參加國際間的對抗賽,隊員基本都是童子功加零差點,能夠戰勝他們絕非易事,甚至是僥幸的。
兩年兩屆四天的比賽期間,我觀察了所有的韓國選手,他們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雖然我們在輿論上看到過許多關于韓國體育的負面消息,但韓國精英階層在高爾夫賽場上的精神面貌,揮桿擊球的理念,禮儀,斗志都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輸球后的風度更是令人敬佩,無論輸贏始終面帶微笑很禮貌地面對觀眾和對手,他們詮釋了高爾夫作為紳士運動的魅力。擁有這樣的對手,是我們的福氣。
中國高爾夫運動來得晚,但后來者大有居上之勢,韓國業余大聯盟的李俊基會長說,高爾夫運動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經濟的增長,韓國高爾夫現在有點青黃不接后繼乏人,恐怕未來的五年越來越難打敗中國了。
我知道李會長是在客場客氣,但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只要國運興,高爾夫必興,全世界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