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為什么需要音樂?最好聲音并非官方歌曲
體壇+記者韋人匕報道
1994年世界杯,巴西與荷蘭的四分之一決賽在達拉斯上演。巴西取得2比0領先后,荷蘭人僅用12分鐘就攻入兩球,強勢將比分扳平,場內的南美人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 這時候,一位巴西女球迷拿起一個小號,開始吹起了葬禮進行曲,看臺上的巴西球迷瞬間開懷大笑,緊張情緒也隨之消失,最終巴西再入一球,3比2戰(zhàn)勝荷蘭。
音樂之于世界杯,通常是無形的作用,因為比賽歸結到最后,依舊是一場純粹的競技比拼。但世界杯也不僅于此,還有政治、經(jīng)濟、歷史、身份和文化的體現(xiàn)。其中,音樂是我們展示自我、認知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世界杯上的旋律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一番。
每屆世界杯都用自己的官方主題曲,今年是《Live It Up(放飛自我)》,各支球隊也經(jīng)常會制作一首體現(xiàn)國家風格的隊歌。但每屆世界杯上流傳度最高的那首歌,并非官方主題曲,也不是隊歌,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球迷口中歌唱的那首旋律。比如2010年世界杯,當時廣為流傳的《Wavin' Flag(旗幟飄揚)》并不是那年的官方歌曲。
世界杯場邊,你總能看到阿根廷球迷組成千萬人天然合唱團,他們會根據(jù)不同的對手進行各式各樣的譜曲填詞。2010年,南非球迷的嗚嗚祖拉成為舉世矚目的樂器,但由于音調太過吵鬧,一度被禁止帶入場地。而秘魯球迷的旋律更加樸素,他們的吶喊聲通常來自于熱情的雙手。
幾乎所有國家都希望通過音樂激勵自己球隊的表現(xiàn),有些球迷甚至將音樂完美地與比賽結合到一起——哥倫比亞球迷喜歡律動感十足的薩爾薩舞曲;烏拉圭球迷響徹的搖滾音樂。淘汰賽階段,法國4比2擊敗阿根廷后,瘋狂慶祝的法國球員們在飛機上載歌載舞,背景音樂放的是DJ馬雷薩爾的歌曲《Seka Seka》。不過,音樂的意義并不向來都是積極的,克羅地亞首輪擊敗阿根廷后,球隊后衛(wèi)德?lián)P·洛夫倫慶祝時所唱的歌曲涉嫌納粹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