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為何暫緩擴軍?四真因說明時機尚未成熟
每年休賽期,有關NBA30支球隊擴軍的話題總會浮出水面。
無疑,擴軍總是很有趣,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大城市還沒有NBA球隊,幾乎沒人不愿看到西雅圖把超音速帶回NBA,或者是拉斯維加斯增加一支職業球隊,引爆當地的體育市場。長期以來,堪薩斯城一直被認為是個迷人的籃球市場,還有路易斯維爾。在溫哥華,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重新擁有一支NBA球隊,而墨西哥城每年都有舉辦NBA常規賽。
那么,如果當地財團能夠支付10億美元甚至更多的擴軍費用,NBA為何不切實地著手實施呢?
事實上在現階段,NBA擴張策略仍面臨很多現實問題。
1.收入分成
這是NBA擴軍所面臨的最大障礙。目前,NBA正向較小市場投入大量資金,力圖營造一個更為均衡的競爭環境。盡管如此,仍有不少NBA球隊在收入分成時沒有得到公平對待。
同樣,NBA的工資帽體系是基于聯盟創造的總收入,但它并沒有考慮到地方市場不平等的競爭基礎。比如說,洛杉磯兩支球隊(湖人和快艇)在當地的電視轉播合同價值幾乎是密爾沃基或新奧爾良的三倍,但雄鹿和鵜鶘仍需要支付球員薪水,與之相關的開支有時會達到當地收益的兩倍。收入分成有助于縮小這種差距,但增加新的球隊,可能會讓他們的經濟核心競爭力更差。
擴軍的支持者們提出了一個貌似簡單的解決方案,那就是不允許擴軍球隊在特定時間段內參與收入分成,但這真的是一個合理的長期對策嗎?擴軍一支新球隊,然后在他們發展的最初幾年用經濟杠桿設卡?
有些人會說,這個問題只會被納入擴軍協議中,新軍老板必須承擔這種風險,但這對競爭均勢和球隊的穩定真的有好處嗎?
2.一筆不劃算的經濟賬
擴軍一支NBA球隊,就可以讓聯盟得到10億美元的擴張收益,這種想法似乎很誘人,各隊老板也會從中受益。但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NBA擴軍兩支球隊,可以得到20億美元,再除以30支球隊(NBA在歷史上曾采用過這種分攤方式),每位老板大概會得到6660萬美元。但請注意,這只是一次性收益。
讓我們再看看目前高達240億美元的電視轉播合同,每隊可以得到8億美元。如果下一份電視轉播合同增加到280億美元,每隊的分紅可以漲到9.333億美元。但如果NBA同時擴軍兩支球隊,等于多了兩張嘴分蛋糕,那么每隊得到的份額會減少到8.75億美元,相當于少掙了5800萬美元。
所以各隊一次性地增加6660萬美元,和每年都減少5800萬美元,到底哪個劃算?
3.電視轉播合同不是大鍋飯
目前,NBA的電視轉播合同是創紀錄的,這令球隊市值和球員工資顯著增加。
但問題在于,眼前的樂觀大勢會被媒體流的發展所左右。隨著傳統有線電視服務的消亡,進入體育市場的新媒體被盲目看好。有一種聲音認為,也許下一輪NBA勞資談判會令電視轉播合同縮水。換句話說,現在NBA球隊老板們拿到的都是短暫暴利,自然不希望有人插足分羹。
還有一種潛在的風險是,雖然NBA的合作伙伴數在激增,可一旦現有的電視轉播合同到期,轉播權的價值降低,他們隨時會抽身而去,或者尋求更為復雜的合作模式。
谷歌和臉書青睞NBA市場,這對保證聯盟的收益流穩定當然是件好事,但誰也無法保證NBA比賽在未來五年內一直保持足夠的吸引力,而新軍的加入可能會形成巨大的變量效應。
4.頂級球星夠分嗎?
NBA擴軍的另一大阻礙,是新軍往往缺少招牌球星。如果你讓一位球迷歷數20位超巨的名字,會發現他可以輕松說出10到15人,但之后的名字就變得平庸了。
現在的NBA球隊都在努力尋找基石球員,但擴軍真的能保持競爭均勢,尤其是考慮到現在很多球星更喜歡抱團嗎?
毫無疑問,新軍會迅速組建起一支球隊,包括很多優秀的球員,但NBA很可能限制他們拿到選秀高位簽,那么新軍憑什么競爭?
從球迷的角度來看,他們當然希望擴軍,但NBA所以沒有把它認真地放上日程,總裁亞當·蕭華也在有意淡化這一話題,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困難當然不是不能解決,但簡單地說,老板們不想看到聚金流被稀釋。
擴軍并非不可行,但至少現在看來,還不到時候。
撰稿:王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