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評】從雅加達遙望東京 中國隊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體壇+特約記者彭延媛述評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落下帷幕,各個項目的金牌之爭塵埃落定。自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至今、中國代表團始終穩坐的“金牌榜第一”寶座,在雅加達也沒有旁落,甚至,沒有絲毫“有可能旁落”的跡象。亞運會的意義,當然不僅僅是“亞洲第一體育強國的金牌盛宴”,但若以兩年后的東京奧運會作為觀察指標,相信中國體育界在印尼看到的挑戰遠比成就來得多。
歷史地看,中國獲得的奧運金牌大多分布在乒乓球、羽毛球、體操等幾大傳統優勢項目里。但雅加達前后的競爭態勢告訴人們:奧運會東道主日本,在這些項目上已經對中國隊形成了強大挑戰。
羽毛球是最明顯的例證。盡管日本只獲得亞運女團冠軍,中國則摘下了男團、混雙和女雙金牌,但此前的南京世錦賽,在全世界高手云集的舞臺上,在奧運5個單項的較量里,中日兩國各拿兩金、分庭抗禮!某些小項,比如女雙,下屆奧運會東道主更是形成了集團優勢。他們的男單名將桃田賢斗,雖說在雅加達被東道主球員意外淘汰,但看看此人和中國幾位主力男單的交手紀錄,兩年后到了人家的主場,恐怕無人不忌憚這位頗有個性的日本人。而國羽在雅加達的表現說明:奪取奧運兩金的實力仍在,但能不能拿到、拿到的是哪兩金,就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還有體操,原本就是日本的優勢項目。本屆亞運會,他們派出二隊,內村航平等名將沒來參賽,儼然是一副厚植實力、鍛煉新手、備戰奧運的態度。盡管從難度上,以男子全能為例的話,中國選手如林超攀、肖若騰都超過了日本人;但裁判在這個周期顯然更為重視動作的完成度,而要想做好這一點,極度依賴選手比賽過程中的心理狀態以及天時、地利、人和——兩年后去到主要競爭對手的地盤,誰能保證自己的心情如古井無波呢?
包攬亞運冠軍的乒乓球,目前看來確實穩如泰山。不過,在日本年輕球員的強勁挑戰下,面對有利于對手的客觀環境,國球要想做到萬無一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總而言之,日本是擁有深厚體育傳統的國家——他們成為奧運會東道主,一方面,肯定會加大對體育事業的投入,另一方面,大量的投入一定會有明顯的效果!這一點,我們已經在2012年奧運會主辦者英國的身上看到了實證。在多個奪金大戶上與這樣的東道主形成直接競爭,困難重重是題中之義。
至于備受關注的其他項目,不確定性仍然很多。
本屆亞運會游泳比賽,奪取4金的孫楊再次鞏固了自己“中國體壇一哥”的地位。從200米游到1500米,兩年后的孫楊或許能做到,但奪取所有這些項目的奧運冠軍,則基本沒有可能,因此必有艱難的取舍。此外,他還非常需要一個分擔奪金壓力的伙伴——希望雅加達“五金王”徐嘉余能承擔這個角色。
如果我們把奧運金牌的執念放在一邊,雅加達發出的信號相當積極。比如說,田徑和游泳,中國運動員在其中26個項目上的成績排進了世界前10;游泳有9個項目排進世界前3,還有3個項目排名第一!中國體育界在基礎大項上多年持續不懈的投入和努力,終于開花結果!籃球三對三、電競等的表現,更讓人們看到了中國作為傳統體育強國,在新興項目里依舊實力不俗!
當中國首位以冬奧選手身份參加夏季亞運會的運動員郭丹(速滑/輪滑)作為代表團旗手出現在閉幕式上的時候,人們或許會意識到,亞運會為我們打開的其實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