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體操把控體聯話語權 中國如何應對“盤外招”?
體壇+特約記者王全立述評
近兩天,源自日媒的一篇報道引起關注。該報道稱:國際體操聯合會決定引進日本富士通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AI)技術的打分輔助系統。在體操競技的動作技術難度連年升高的背景下,對于裁判而言,打分也愈發困難。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今年體操世錦賽落幕后,近半個月與奧運會體操賽有關的第二個信息,而且信息源無一例外來自日本。
兩年前,日本人渡邊守成成為新一任國際體操聯合會主席。日本是公認的體操傳統國家,六七十年代曾統治世界,2004年以來與中國隊在男線形成雙雄對峙局面,尤其是2015年至2016年連續包攬世錦賽、奧運會男子團體和個人全能冠軍,一時間威風無比,該兩個賽季中國體操則跌到歷史低谷。巧合的是,這期間渡邊坐在國際體聯頭把交椅,2020年奧運會花落東京。一時間,東奧體操賽日本續寫好戲的預言甚囂塵上。
然而,近兩個賽季中國體操隊在世界賽場強烈反彈,去年單項世錦賽奪得男子個人全能冠軍,這是那屆世錦賽分量最重的金牌;今年世錦賽收獲了男子團體以及3個單項金牌。這兩次比拼,日本隊均落于下風,今年世錦賽甚至一金未獲,中盛日衰,不僅出乎日本人自己的預料,也讓國內媒體以及廣大的體操愛好者連稱想不到。
此消彼長中,多少讓日本人不再那么自信。于是,就有了日方對世錦賽使用的中國器材“泰山”發出不滿的聲音,隨后就是東奧組委會推翻國際體聯的原有方案,決定東奧體操賽改用日本和歐洲國家聯合研制的器材。幾名日本選手對“泰山”表示不滿,東奧組委會立馬就作出更換器材之舉,這次國際體聯決定引進日本人研發的AI技術,就不讓人感到奇怪了。
其實,體育比賽,運動員的因素永遠是第一位的,器材、AI技術的作用永遠處于配角。試想,如果“泰山”器材不太聽使喚,為何美國、俄羅斯選手能屢奪金牌,即便是荷蘭、朝鮮、希臘、荷蘭等體操二線國家也有金牌入賬?說句心里話,日本人此舉多少有“睡不著怪床”之嫌。至于引進AI技術,此舉如同足球比賽采取視頻回放技術,乍眼一看其目的是借助高科技為裁判解惑,不過AI和東奧比賽器材一樣均來自于日本,細細推敲多少有不公之嫌,畢竟這項技術是日本人開發的,即便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但日本體操隊肯定能提前適應AI,沾點光是毫無疑問的。當然,東道主能沾多少光,還是未知數。
渡邊時代的國際體聯,日本人擁有不小的話語權,這是不爭事實。面對不利局面,中國體操隊當務之急還是提高自身實力,在保持、提高動作質量的前提下切合實際地加大難度,捏合一個最佳陣容,和這兩年一樣以沖擊者的姿態奮戰奧運會。這樣,才能變劣勢為優勢,化壓力為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