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挑戰日席卷湖南 見證群眾體育事業變革
記者羅樂報道
2014年10月,當國務院46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后,社會各行各業的賢才紛紛投身體育產業,希望在文件提出的、充滿想象力的5萬億體育蛋糕中,品嘗到各自的甜蜜。4年過后,大浪淘沙,風卷殘云,歷經洗禮后闖出名氣的項目,已然成為了行業品牌。這其中,由體壇傳媒集團推廣的“全民健身挑戰日”,就是最為典型的案例。而“挑戰日”的成長本身,也恰恰見證了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的變革與發展。
1983年起源于加拿大的“挑戰日”項目,于2013年經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引入我國,并由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作為主辦單位,與各省市體育部門聯合主辦,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展。時至2018年,原本僅僅是兩個國際友好城市之間“比拼當天參與體育運動人數”的活動,一步步升級為多區互動、全省聯動、項目繁多的群眾體育大Party。至今,11個省市、自治區,已經留下了近百場挑戰日的足跡,綻放了超340萬人次參與體育運動的笑容。
作為“全民健身挑戰日”發源地的湖南,已經是連續第6個年頭舉辦該項活動了。11月24日,株洲市作為全省14地州市系列賽的揭幕戰城市,迎來了首場“演出”。在火炬廣場、湘江風光帶等會場上,一位位運動達人、健身愛好者成為了自導自演的明星,以跑步、投籃、顛球、平板支撐、啦啦操、廣場舞等形式,向媒體、群眾展示著風采。他們的目標,就是拔得頭籌,獲得參加12月22日在湘潭參加全省總決賽的機會。
多年之前,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往往是由城市體育部門組織,向學校等企業事業單位發出邀請。后者按需派出數量不等的人員,參與到指定的體育項目中來。這樣的組織形式著實簡便,但往往忽略了參與者自身的體育偏好。體育項目多式多樣,試想一個愛打籃球的男孩,硬是讓他去參加操舞表演,且需要耗費數個小時來訓練的話,全程一臉茫然的他,最終的展現力是否達到了目標要求?更為重要的是,他是否在這些訓練和表演中感受到了快樂?這恐怕是個大大的問號。
而今,這個問號得以拉直,尷尬的局面得以破解。城市內各個單項體育協會的成立、成長、成熟,令一批本就發自內心鐘情體育的人士得以盡情發揮專業能力。盡管他們自身都有著本職工作,但他們對某個體育項目的執著與付出,是不計成本的,也是心甘情愿的。
“這是我第18次在本市大型活動中擔任總導演了,”株洲市健美操協會長,排舞協會秘書長易紅芳就是典型之一。她的履歷上,還寫著國家導師級排舞、廣場舞裁判員、中國廣場舞推廣大使,湖南省排舞廣場舞推廣中心秘書長等眾多頭銜。這樣一位資深人士來指導現場演出與競賽,活動效率高,群眾滿意度高,其本人的幸福指數也高。
“我每天幾乎只休息4小左右,其它時間都在工作中。比如21號這天早上八點到藝術團審節目,十點開工作人員會,中午寫工作流程,下午一點到藝術團審節目,審完節目參加四點工作會議,開完會去現場指導到晚上十點,然后回到辦公室檢查各項工作細節流程到凌晨三點……”很難想象,如果血液中沒有對體育的熱愛,又怎可能點燃這份激情。
啦啦操比賽的事情,可以交給健美操協會;挑戰投籃王的事情,就可以交給籃球協會;活動所需的攝影,則可以交給攝影協會。株洲市承辦的本次“挑戰日”活動,全程各個方面都是不同協會的身影。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才能讓好鋼用在刀刃上。而當地體育部門,則只負責協調各方,統籌安排,項目報批等環節即可。“政府搭臺,協會唱戲”,如是,才能描繪出一個高水平、高效率的群眾體育活動的模樣。
最為重要的是,唯有在這樣的活動中,你才能看到每個參與者的身軀雖汗流浹背,臉龐卻方桃譬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