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屆世俱杯僅3冠 第4次不進決賽 南美足球咋了?
體壇+記者小中報道
當地時間12月18日,2018年FIFA世俱杯半決賽,美洲解放者杯冠軍河床點球大戰不敵東道主阿聯酋球隊阿爾艾因,無緣最終的決賽。這是世俱杯于2005年重啟之后南美球隊第4次鎩羽半決賽,這也是阿根廷球隊第一次止步半決賽。
截至2017年的13屆世俱杯,南美球隊三次無緣決賽,僅三次奪冠,另外10屆的冠軍都歸了歐洲球隊。南美球隊上一次世俱杯奪冠要追溯到2012年的科林蒂安,隨著河床的無緣決賽,南美足球已經與世俱杯冠軍暌違6年之久。
現代足球的鼻祖是英格蘭,曾幾何時,在國際足壇,南美與歐洲兩分天下。但進入21世紀之后,南美足球衰落了。
以世界杯為例,1930年至2002年的17屆世界杯,除了意大利隊于1934年和1938年蟬聯冠軍、巴西隊于1958年和1962年兩度封王之外,剩下的情況是南美奪一屆、歐洲接下來必拿一屆,歐洲奪了冠、下屆冠軍肯定是歐洲球隊,形成了南美與歐洲你追我趕、冠軍歸屬梅花間竹的態勢。
但自2006年世界杯起,歐洲球隊已經四連樁。除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南美球隊(阿根廷)殺進決賽,另外三屆世界杯決賽都是歐洲球隊內斗。
2010年世界杯烏拉圭躋身四強,2014年世界杯阿根廷亞軍、巴西第四,2006年和2018年兩屆在歐洲舉辦的世界杯四強都是歐陸球隊。
在世俱杯上所發生的情況也類似。2005年和2006年頭兩屆世俱杯,冠軍分別是圣保羅和巴西國際。此后,歐洲球隊五連冠。到了2012年,才由同是巴西球隊的科林蒂安中斷歐洲人的連冠勢頭。
那之后,歐洲球隊又是五連冠。就算今年世俱杯上歐洲人的連冠勢頭中止,但擊敗皇馬的已注定不是南美球隊。
憑借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南美足球一度與歐洲足球分庭抗禮。它現在為什么衰落了?
首先,進入21世紀之后,尤其是近十年,南美各國經濟低迷,聯賽首當其沖受到影響,南美足球俱樂部在財政上捉襟見肘,留不住人才,南美青年才俊早早就流落歐洲。經濟不景氣,俱樂部沒錢,留不住人才,聯賽水平下降,觀眾人數減少,這形成了惡性循環。
其次,歐洲足球加強了對南美足球的“榨取”和“掠奪”。歐洲對南美足球人才的“挖角”有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南美足球淪為歐洲足球的“原材料”生產和加工地。將年青球員作為大宗商品低價出售,南美足球自己賺不到太多錢,錢都讓歐洲人賺了。賺不到太多錢,南美足球就更無力提高自己的水平、發展聯賽、進而留住人才。淪為歐洲足球原材料加工地之后,南美足球生產的是在場上“抬鋼琴”的苦力,再也培養不出巨星。
第三,當年與歐洲足球分庭抗禮時,南美足球有技術優勢,戰術上也不輸給歐洲人,有許多戰術和陣型創新是南美人的首創。但到了現在,南美足球在技術上不占優勢,或者說優勢被大大縮小,戰術理念上遠遠落后于人,在青訓上甚至也落后于歐洲人,原來引以為傲的人才優勢也基本喪失殆盡。
第四,歐洲聯賽和歐洲俱樂部“登堂入室”,通過歐冠、歐聯杯和五大賽在南美轉播以及在南美當地建足球學校等方式進一步擠壓南美足球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在南美許多地方,不少青少年最喜歡的球星是歐洲球星或在歐洲踢球的南美球星,喜歡的聯賽是歐洲聯賽,喜歡的球隊是歐洲球隊。在這種環境下,南美當地球隊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
第五,南美足球的衰落,也與南美足聯、南美各國足協和南美許多俱樂部管理不善、貪腐盛行有關。2015年,國際足聯貪腐大案曝光,包括南美足聯主席和巴西足協主席在內的南美足壇大老在瑞士入獄、到美國受審。南美足聯領導層換了人,但換湯不換藥,至少仍像前屆那樣無能。最近且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美洲解放者杯決賽次回合因河床球迷攻擊博卡青年隊大巴事件而兩度推遲,險些舉辦不了,兩度延期后改到皇馬主場伯納烏舉行,那成了南美足球的奇恥大辱。
第六,由于自身的衰落,南美難與歐洲足球分庭抗禮,不再能抗衡歐洲人。在歐洲-南美傳統軸心之外出現了新的足球發展中心,比如亞洲和中東。它們更有錢,能買進和吸引更好的球員。實力此消彼長,南美足球一不小心,有時候就會陰溝翻船,被新興勢力挑落馬下。2010年世俱杯的非洲冠軍馬曾貝、2013年的東道主代表卡薩布蘭卡、2016年的東道主代表鹿島鹿角以及今年的阿爾艾因,挑落的都是南美球隊。
今年解放者杯決賽次回合改到南美西班牙語國家的原宗主國西班牙首都舉辦,令阿根廷人感到恥辱,阿根廷媒體甚至說“美洲解放者杯”淪為“美洲殖民者杯”。河床俱樂部主席魯道夫·多諾弗里奧則指出,希望這件事能成為阿根廷足壇的“9.11”,促使阿根廷足球人深刻反思,為阿根廷未來的健康發展打下基礎。
河床輸給阿爾艾因,南美球隊第4次無緣世俱杯決賽,連與歐洲球隊過招兒的機會都沒得到。世俱杯上,南美球隊已經6年無冠。這一切會不會成為南美足球的“9.11”?難度很大,因為積重難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