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冰們錯在哪里(3) 陳一冰不是一個人
體壇周報評論員梁熙明評述
2018年,中國足球加大了各種整改措施力度,包括U23新政、U25軍訓等措施,外界褒貶不一,貶多于褒。
與此同時,對里皮的風評,出現微妙的轉向。
2017年里皮上任后,確實很神,世預賽前4場,國足1平3負,里皮硬是把出線希望保留到最后一場,特別是一舉擊敗韓國隊,讓中國足球30多年來正式大賽從未勝韓的紀錄作古,就算里皮沒出線,請他來擊敗了韓國,這趟世預賽也值了。
但是進入2018年,里皮與中國足球的蜜月很快結束。從年初中國杯慘敗開始,到年中熱身屢戰不勝,再加當初招攬里皮的蔡局靠邊,里皮“大國家隊”設想以及試驗被否,“到點走人”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到年末,越接近亞洲杯,輿論似乎等得越不耐煩。
盡管肯定走人,里皮依然體現了一名當世乃至史上最杰出之一的名帥的深厚功底與職業素養,絕不因為亞洲杯后不續約就隨意應付,國足在對吉爾吉斯斯坦、菲律賓、泰國并無明顯優勢的情況下,完全就是靠著里皮一次次的臨場調整,把局面調了過來。
這個時候,陳一冰對國足的批評,時間上不能完全視為巧合。如果是普通球迷,看到上半場國足落后泰國,發泄幾句,也就淹沒在茫茫網海中,陳一冰不一樣,作為中國體育傳統體制的出頭者、成功者,他代表著一批人——中國體育界的“成功人士”對足球的不滿情緒,既不滿政策向足球傾斜,更不滿里皮的超級高薪——花那么多錢請洋教練也沒出線嘛!分我們一個零頭就能多拿多少金牌?
陳一冰不是一個人!
危險的是,與陳一冰持相近看法的不少人,已經身居高位。陳一冰退役后沒有當官,不過中國體育界被提拔的干部,不少就是退役的優秀運動員,他們以自身項目的成功經驗審視已屬體制外的足球,能看得順眼么?陳一冰只是說出了他們不方便說的心里話而已。
早在陳一冰的“體工大隊死工資”論之前,甚至早在里皮執教國足前,中國體育的最高管理機構——國家體育總局就已經傳出過對中國足球不滿的聲音,體育總局原副局長段世杰就提出:中國足球20年來沒有大發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足球完全市場化,結果成績大退步,現在需要把市場化和舉國體制重新結合起來。
換句話說,就是市場要讓步,讓“舉國”進來一部分。
陳一冰的“重回體工大隊死工資”一說,跟段局長大同小異。
年初中國杯,國足0比6慘敗威爾士,當時總局副局長趙勇說,0比6慘敗的不是國家隊,是雜牌軍,他們平時在中超俱樂部相互打,所以團結不起來。
陳、段、趙幾位,透露出的是同一個想法——職業化改革,是為成績服務的,當初市場化、職業化只是手段,刺激一下一潭死水的中國足球,現在成績沒起色,手段不靈,就該用別的了,比如重回體工大隊模式。
這不能怪他們——就是1992年足球圈內人士慷慨激昂要職業化改革,也是滿腦子“一職就靈”,你看,韓國足球不是1983年職業化,一下就連進世界杯到今天,日本足球不是1992年職業化,當年就拿了亞洲杯冠軍,現在實力之強,都已經要“脫亞入歐”,不把亞洲隊當對手了。
但是陳一冰幾位,又明顯暴露出對世界足球動態缺乏了解——如果說回到1992年,那時候國足實力仍是亞洲一流尾、二流頭的檔次,對手雖多,與一流的韓日沙伊有差距,但打起來也就是上風球與下風球之差,那么用一下“舉國”手段,長期集訓,或許還能維持。但今天的亞洲,連越南、菲律賓都趕了上來,國足自己則從20年前“二流頭”,滑到“二流尾”的位置,而亞洲二流又加進來約旦、巴林等過去國足有把握拿下、現在弄不好會“被拿下”的新勢力,后面泰、越、菲還在追趕,2026世界杯擴軍,亞洲分到8席,你中國隊希望大增,別人也在活動心眼呵,也想把中國隊當下酒菜呵!還體工隊死工資,這球還踢得動嘛?
體操能集中少數精英,足球?我們那點“精英”,拉出去跟人一比,立馬就稀了。中國隊是本屆亞洲杯平均年齡最大的球隊,10個人超過30歲,馮瀟霆、趙旭日、郜林、蒿俊閔還是2005世青賽的人馬,奔40的鄭智更是踢1999奧運會預選賽的!
中國體育界那些金牌項目的成功經驗,是肯定復制不到足球里的。足球中,比賽和比賽還不一樣,中國杯、亞洲杯、世界杯預選賽完全是三種比賽,平時請誰熱身學問大了——請的隊太強(比如威爾士),人家一發力,一不小心把國足打死了,又傷士氣又沒意義,請的隊太弱,又沒練兵價值......
體操哪有足球那么多花花腸子?我這個動作練成了,別人做不出來,就我做得出來,出去拿金牌為國爭光。
中國隊突圍第一輪淘汰賽打到亞洲杯八強,已經是2004年以來的最佳表現了(此后連續兩屆亞洲杯,朱廣滬高洪波小組就掛,佩蘭小組出線,出去就掛),隨著鄭智這些高齡老將的退隱,國足要過一段苦日子,從現在到2026,別說韓國伊朗,國足未必啃得動泰國越南菲律賓,陳一冰們少不了繼續說風涼話。
但是無論如何,中國足球已經肯定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