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用國足娛樂自我的人太多 如同“心理巨嬰”!
國足0比3慘敗伊朗之后,朋友圈幾乎一致認定,中國足球未來十年才是最低谷,接下來的十年是真沒救了。
其實,大家應該感到知足,0比3慘敗于伊朗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套用一句俗話,不要憂慮今年沒錢,因為未來十年會越來越沒錢。
回首過往的40年,你會發現,未來的這根“大陰線”其實是中國足球持續下行曲線的繼續。比如說,2007年、2011年亞洲杯時,中國球員的質量高于2015年和2019年。佩蘭和里皮先后力挽狂瀾于即到,暫時延緩了下滑的趨勢。但趨勢是不可避免的,開個玩笑,里皮之所以不接著干,是因為他感到了不可承受之重。是個人都看得出來,沒了38歲的鄭隊,國家隊立馬下降一個檔次。
足球是全球普及程度最高的第一運動,實質是人類大規模合作系統之間有效性的競爭。所以,絕對不是教練、球員、中國足協等某一個局部的問題,它天生就是所有人的問題。
首先是一個人的問題,然后才是一個事的問題。
最需要的是面向全局的系統性戰略思維。面對近40年不斷循環往復的失敗,我們當反省,對于足球這項運動的理解,是不是有點像盲人摸象?摸到牙齒,說是蘿卜。摸到耳朵,說是蒲扇。摸到腿,說是柱子。摸到尾巴,說是草繩。所以,不要再糾纏于局部雞零狗碎了。
舉例,有人說體制問題,這個話題早在30年前就提出來了。體制當然是一個問題,但必須追問,為什么30多年不能解決?其背后的社會、心理和文化原因是什么?解決方案是什么?有沒有人去做這方面的深度探索?如果沒有,那又是什么原因?怎么解決?
又舉例,以我有限的觀察,中國足球的大眾文化很像用來娛樂的流行文化,群眾看或踢足球是用來娛樂自己,或者說釋放自己,用來滿足本能層面的感官需求。有人說,中國人內在的焦慮,需要男足這個出口宣泄掉,男足所帶來的一切痛苦,源于國人對自己無能的憤怒。這是很深刻的見解。由于歷史、文化和心理的原因,很多中國人有心理巨嬰屬性。
從精神心理的角度,在自我中心的巨嬰看來,足球這個客體必須“臣服”于作為主體的自我,比如說提供某種娛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每一個人的內在有一個皇帝情結,等著客體來伺候老子。但在西方,強調自我犧牲的精神,即全身心奉獻給作為客體的足球,作為主體的人“臣服”于足球。
出來做,總會有還的。做了多少,就還回來多少。歐洲人之所以球踢得好,是因為他們為足球奉獻了全部。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我們為足球又做了多少呢?恐怕只是拿足球當工具,去獲得足球之外的東西吧?所以,一切都是我們應得的,非常公平,談不上悲傷和痛苦。
足球就是一面鏡子,映射了國民的認知能力、行動的能力和改變自己的能力。很多人假設自己站住比教練、球員和足協更高的道德和心智高度,各種批評、總結、反思和建議。全然不顧,大家都是在同一個社會、文化和歷史的規定性下面做事,彼此彼此。
男足確實一直在下滑,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審視自身是不是也處于行尸走肉的狀態,“死于25歲,埋于75歲”。中國男足再下滑,再不行,目前世界排名第70位,如果您所在的行業競爭力進不了世界前70名,大概也沒有資格建議中國足球。我這個就不是建議,只是一個中國足球的有關說明:每一次失敗的背后,都對應著認為與己無關的絕大多數。中國足球失敗的原因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