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武里南輸球詮釋足球關于成長的故事
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在0:3落后的情況下,主場作戰的武里南聯依然按兵不動,心如止水一般踢了60分鐘。之后,才開始大舉反攻,最終1:3不敵遠道南下的國安。教練戰術有問題?還是球隊沒有上進心,對勝利沒有強烈的愿望?
答案是沒毛病,雙方的教練都沒毛病,這就是一場由球員能力決定的比賽。一般來說,泰國球隊都是無防守、無體能、無中鋒、無中衛的四無隊,這決定了他們的打法。在如此炎熱的天氣下,本來就不夠用的體能如何分配才算合理?
一方面,盡量提高控球率,但即使把中場人數增加到5人,但在奧古斯托和比埃拉領銜的國安4人中場比起來難有優勢,客隊最終拿到了61%的控球率。但這個沒有辦法,人家的身價在那擺著。
另一方面,只能打低位防守。當國安進入攻擊模式,不是高位逼搶,而是低位把防守隊形站好,用整體去控制門前30米左右的空間。低位防守由于防守組織的互補性,使得每一個球員的比賽負荷下降到底線,通常意味著體能消耗的最低消費。應該說,這一戰術取得了療效,上半時國安的射門次數被壓低到了3次,但無奈球星決定比賽的個人能力太強,3次射門進了2球,上演帽子戲法的巴坎布和間接助攻帽子戲法的比埃拉,讓人想起了上輪西甲力克赫羅納的西班牙人的10號達德爾。
體能的合理分配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你必須計算對手的體能消耗極點,盡量在彼竭我盈的模式下改變比賽的節奏。客觀上,主隊也做到了。最后的30分鐘,客隊門前風聲鶴唳,感覺國安以后不先打3個都守不下來。
而國安的表現堪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對照一下2月份的超級杯,主力陣容更換了5人,張玉寧、金玟哉、王剛、于大寶、鄒德海,主打陣型也由無鋒的451改為有鋒的442,一句話,國安總算有了正經中鋒、正經中衛和正經右后衛,整體控制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此之前,國安就像NBA只有跑轟一個打法的純中路攻擊型菲尼克斯太陽隊,不往前走會丟,慢下來走也會丟,談不上控制比賽。改變首先體現在國內賽場,前4輪中超全勝并0封對手,可以把比賽控下來守一守,一舉扭轉了不進攻就會死的頑疾。此番在泰國,國安也展示了控制比賽節奏方面的進步,可以把節奏控下來慢一點打,然后再突然改變節奏送出威脅傳球,第2球就是最新改革成果的體現。
具體到跟武里南聯的次回合,國安在戰術打法上還有潛力可挖。由于天氣的局限,國安沒有多少長傳沖吊打張玉寧頭上的運用。但回到工體,這個遺憾可以被彌補。為什么泰國人下半時后半段那么能跑?一方面是他們戰術運用得當,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們長傳太少,對他們的消耗太少。
不過,客戰武里南聯的后30分鐘顯示,國安還沒有徹底解決不往前攻就會丟的痼疾。接下來,在亞冠這個更高的平臺,如何繼續提高整體控制的穩定性和均衡性,會是一個不小的考驗。試想一下,如果只領先2個,80分鐘被追回來1個,那接下來的10多分鐘會是在怎樣的壓力下比賽?在亞冠,3球領先的情況大概不會太多見。
在這場比賽中,最值得深思的是武里南聯的佛系態度。真不是沒有對勝利的渴望,而是泰國人對于足球的理解已經超越了勝負。他們理解了足球是關于成長的故事,真正帶來快樂和成就感的是成長,不是勝利。比賽的目標是戰勝自己成長為更好的球員,勝利是結果,是成長過程中的副產品。
成長就是在學習區里克服自身的弱點,探索未知的競技領域。所謂學習區,就是不斷地戰勝個人能力比自己好20%的對手,不過,若果對手高出20%以上 ,輸了很正常,但這樣的比賽往往學到的東西更多。16歲的泰國本土小孩素帕納打穿國安的小門,就是這種成長的最佳代言人。
在這種不斷打磨塑造自己的過程中,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已經趕上并超過我們了。他們引進的外援一般都是相對便宜的體系球員,個人能力一般但符合他們特點和風格的體系球員,所以,你看泰國國家隊和泰超球隊的風格打法差不多。什么意思?泰超的成功經驗失敗教訓分分鐘可以無縫鏈接到并幫助到國家隊。戰術體系就像一個水缸,對足球的理解的點滴進步好比雨水,不管是暴雨還是毛毛雨,由于體系這個水缸的存在,一滴都不會浪費。
而我們用的是昂貴的靠個人能力打球的非體系外援,成績上見效是快,但于中國足球的成長弊大于利。一方面我們的球員在老外營造的舒適區里打球,干的一般是很邊緣化的活,核心能力的成長的速度和方式遠不如在學習區的對手。某種程度上,我們花了巨款的結果是給別人的孩子建設了免費的學習區。由于靠個人能力打球,就不存在戰術體系這樣一個成長的平臺。換了一撥老外,或者老外走了,打法風格一切重新歸零從頭再來過。對于中國足球的長期利益而言,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不可承受之重。國家隊和中超球隊在理念和風格上完全不搭界,也就是說俱樂部的老外一走,國內球員組合出來的國家隊和俱樂部之間彼此的可學習性不多,即使是長期集中的恒大國家隊也是如此。
國安和武里南聯要是都把外援去掉打一場會是什么情況?我一下就想到了上個月國家隊在南寧0:1被泰國隊打爆。可不是嘛,16歲的泰帕納拍馬掠過怪獸級后衛金玟哉,他不就是下一個泰國梅西?
文/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