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從上任到辭職不到半年,里皮在國足的第二個任期只有174天。而在他整個任期當中,輿論對球隊和他本人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歇。從上任時的疑問到下課時的批評,這名世界名帥從質疑中回到中國,又在質疑和失利后選擇閃退。
不同于首個任期的萬眾期待,里皮第二個任期剛剛開始,就被“是不是只為賺錢”的疑問包圍。而里皮兒子的財務糾紛,則更讓這種聲音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在質疑聲中,里皮的球隊對陣容做出了一定的調整,隨后球隊迅速在與菲律賓和塔吉克斯坦的熱身賽中取得兩連勝,開了一個好頭。隨后,中國足協為國家隊做好了歸化和集訓備戰的相關工作,也為里皮打消了后顧之憂,對他的質疑聲進一步消散。
里皮的聲譽在連續大勝馬爾代夫和關島后達到短暫的巔峰。不過即使如此,在他堅決排除姜至鵬的問題上,輿論一直對國足的左后衛短板十分關注,完全不像里一期那樣對銀狐頂禮膜拜。過了一個月,客戰菲律賓的國足居然被主隊0比0逼平,質疑里皮的聲音再度高漲起來。不打東亞杯,“拿錢不辦事兒”,更是讓他在組織備戰敘利亞時期,備受質疑。
里皮另一個讓很多球迷和媒體質疑的地方,是他對于某些位置的選擇愈發固執。在中后衛位置上,里皮盲信張琳芃,同時對聯賽中諸如賀慣、于大寶等人視而不見;有明顯短板的劉洋卻被一再委以重任,在邊鋒和中鋒的位置上,無論是曹赟定還是楊立瑜都值得更多的出場機會,但里皮始終固執的用楊旭打主力、韋世豪打替補,鎖死了自己的陣容多變性。在辭職發布會上,里皮說“球員踢不出水平是教練的責任”,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句肺腑之言。
而在今晚輸球后,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已經出現了批判里皮的聲浪,他的離開同樣需要面對海量質疑。從質疑中來、在質疑中走,里皮的二進宮一直難言平靜;而他曾經帶給國足的進步,也在這種嘈雜中被折損的一干二凈。
文/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