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閆羽
2019年的足球世界里最讓人討厭的是什么?VAR?不,準確的說,應該是視頻助理裁判開始在英超全面應用之后,接連不斷地出現的各種肉眼幾乎完全無法識別的越位判定:從“腳趾尖越位”到“腋窩越位”,甚至到了2020年新年還有“腳后跟越位”,這些統稱為“體毛越位”的現象已經讓足球有些變味。于是乎在辭舊迎新之時,各路大佬都開始陸續發出聲音:此亂象不可繼續,必須拿出辦法進行避免。
那么,究竟怎么改才能減少體毛越位的爭議?
改規則會比較復雜
很多人首先想到了一條,就是修改關于越位判定的規則。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初,歐足聯主席切費林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希望VAR在審視進攻球員是否越位時,能留出10到20厘米的“自由空間”。換句話來說,就算攻擊方突出了一點點也可以不被判罰。如此就可以盡量避免球員不會因為自己鞋子尺碼比較大,亦或者是胸肌更為發達而遭到VAR的追罰越位。
不過若深究一點,卻也不難發現歐足聯的建議有些理想化。在當下幾根腋毛都有可能被英超VAR比來比去的情況下,10到20厘米的這個距離他們難道就玩不出花樣?如果19厘米不算越位,21厘米就越了,那這在具體操作上又怎么體現?怎么能夠分辨清楚?可以預想到的是,就算加了一定量的“自由空間”,最終的結果恐怕也只是VAR在視頻上的劃線變得更加讓人看不懂罷了。
除了歐足聯,國際足聯據稱也在最近有了自己的想法。據英國《泰晤士報》的報道,FIFA的建議是直接更改規則說明,將“進攻球員比球和站在最后第二位的對方球員更靠近對方底線時,被視為處于越位位置”,改為“進攻球員和站在最后第二位的對方球員之間,除非有明顯不重疊的光線,否則不視為越位”。
就此國際足聯的建議,《泰晤士報》的解釋是它約等于“當進攻球員身體整體越過了防守球員時,才會被算作是越位”。這聽上去似乎并非毫無道理,但顯然也與現有的規則相差甚遠,有過分鼓勵進攻一方的嫌疑。而修改足球規則也絕非國際足聯就能做主的事情,他們可以提出意見,但能否被討論通過,還需要世界足球運動規則的制定者——IFAB也就是國際足球理事會來開會決定。
可以確定的是,IFAB內部目前也有聲音對英超的VAR使用狀況很不滿意。在將于今年2月29日舉行的例行會晤上,該組織也必然會對目前的體毛越位現象進行討論。而如果要進行規則修改,則需要與會各方投出6票支持。目前IFAB總計有8張選票,其中國際足聯占據4份,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足總則各有一票。以目前情況來看,國際足聯推動IFAB對越位規則進行修訂的可能性并不算太小。但較大幅度的修改也需要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地驗證,恐怕不太可能說改就改,體毛越位也不會就此立刻消失。
直接懟裁判怎么樣?
遠水救不了近火,要盡快改變現狀恐怕還是得另想他法。就此克洛普倒是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意見:“我想還不如把老的越位判定方式拿回來。如果(對越位明顯不明顯)有疑問,那就照顧進攻一方(不根據視頻回放重判)。不能像現在這樣統統都是有利于防守一方。”在克洛普看來,就算“老標準”會有些問題,但實際也不會經常出現,畢竟場上的球員不會指著邊裁說:嘿,他腳指頭越位了,你應該看見。
無獨有偶,本周稍早時候,IFAB秘書長盧卡斯·布魯德在對體毛越位現象進行評價時,也指出應該對進攻方寬容一些:“理論上,1毫米的越位也是越位,但如果裁判已判定球員沒有越位且越位并不明顯,那就該維持原判。”在布魯德看來,目前英超通過十幾個鏡頭不斷切換,總是試圖找出一些甚至根本不存在的東西,這完全就違背了使用VAR的初衷以及應該遵循的“糾正清晰而明顯錯誤”的原則。
順著布魯德的說法思考下去,我們其實也不難發現一個問題:體毛越位的出現究竟是技術有問題,還是規則制定得不好,亦或者根本就是部分執行者在陰奉陽違?可以肯定的是,在英超全面引進VAR之前,體毛越位這個詞甚至都有種未曾誕生的感覺,而它之所以成為當前的全球熱點之一,全賴斯托克利公園(英超VAR中心所在地)里傳來的騷操作一次又一次。
如此情況之下,修改規則會是避免體毛越位現象繼續的最好辦法嗎?又或者,解決“瞎操作”的群體才是減少爭議的關鍵?必須承認的是,英超在VAR的使用上確實非常特立獨行,除了熱衷于勾勒肉眼難以分辨的越位線,當值主裁不去場邊親自看小屏幕也算得上是獨一家。這也就難怪穆里尼奧會怒噴“球場上的裁判不是裁判,遠在天邊的家伙才是主宰”。
依照布魯德透露的訊息,IFAB肯定會在今年2月修訂使用VAR的指導原則。而據前天空體育評論員理查德·基斯在社交媒體上透露的消息,國際足聯已經開始對英超的亂象進行干預,如果后者繼續不遵守IFAB制定的VAR使用規則,將面臨被剝奪VAR使用權的可能性。無論這一消息是真是假,它提供的思路倒是比較清晰準確:那就是解決操作出問題的人,通常情況下都要比改變整個系統要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