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隨著疫情的逐步控制,國內聯賽重啟事宜被提上議事日程。受外援尚未完全回歸的影響,國內三級職業聯賽中,中乙有可能率先開戰。而國青以及中超部分U23隊伍的加入,讓2020賽季的中乙聯賽注定不同尋常,關注度也將大大提升。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2001年齡段國青隊整隊參賽,這將是中國國字號隊伍第一次出現在職業聯賽賽場上。目前,有關國青隊參賽的各項籌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只待聯賽重啟時間確定后,隊伍將全面展開集中備戰。
國青算積分不涉升降
本報在4月13日曾以《從借殼參賽到直接掛牌出戰》為題,詳細披露了中國2001年齡段國青隊征戰中乙聯賽的前因后果。主教練成耀東雖未能率隊在去年11月的亞青預選賽中出線,但依然將作為主教練率隊準備下屆奧運會預選賽。春節后,盡管疫情影響到了很多具體工作,但國青征戰中乙聯賽的相關事宜卻已經全面展開。當然,由于情況特殊,中乙聯賽參賽標準并不適用國青隊,因而也就不存在“準入標準”一說。而且,像國青整隊都是200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員,在每場比賽中也就無需再執行U21規定。
據了解,未來國青隊出戰中乙聯賽,將以類似俱樂部的形式出現,這也就要求國青隊必須要有自己固定的訓練場地、比賽主場等。由于國青教練班子中以上海籍教練為主,加上現任足協主席也來自上海,相比而言,對上海各方面的環境與情況更為熟悉。特別是,去年原本參加中甲聯賽的上海申鑫隊不幸降級后,因為資金等各方面原因宣布退出,但上海金山的訓練場地以及體育場等條件都相當不錯,甚至完全符合中超標準。于是,經過協商,國青隊未來的主場將設在金山體育中心,原申鑫所使用的訓練場地等也將提供給國青隊使用。這就解決了球隊參賽最大的障礙。
就人員方面而言,未來國青隊將會召集30人以內的球員成軍,按照俱樂部球隊的方式展開集訓、備戰。所有球員都從地方俱樂部或梯隊中抽調,那些在中超聯賽中已經報名或有出場機會的球員譬如像陶強龍,暫時不會征召。球員與原俱樂部的合同待遇依然維持不變,進入到國青隊后,中國足協將單獨為隊員們擬定補助標準。但是,足協不可能像其他征戰職業聯賽的隊伍那樣,設立專門的獎金。
需要指出的是,國青隊不會采用以前像日本U22選拔隊征戰J3聯賽的方式,在人員方面隨時進行變化與調整,而是會像其他中乙俱樂部一樣,只有在轉會窗期間才能對球員進行個別調整。譬如,在中期轉會窗期間,如果國青隊教練組感覺某些位置上的球員需要調整,可以讓這些球員返回原俱樂部。同時,通過先前的了解與觀察,發現某位適齡球員表現不錯,國青隊可與其原俱樂部或梯隊協商,將其征調入隊以參加隨后的中乙聯賽。
賽事分常規賽和季后賽
國青以及部分中超U23隊參加中乙聯賽,外界談論最多、反對意見較為集中的,就是擔心“擠占資源”,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因為擔心“假球”的出現而直接影響到升降級。但這些情況在全新中乙聯賽的設計過程中,就已經充分考慮了。
首先,受疫情影響,今年的中乙聯賽將可能不再按去年的南、北兩個區展開,而有可能按地理位置分成三個組展開常規賽,每組至少10支隊伍。(如果參賽隊數量多,則不排除分為四個組的可能。)如此分組,一方面是考慮整個賽季無法像往年那樣有6到8個月的時間,需要縮短賽程、確保今年11月前完成全部賽事。增加組別,就是希望每隊在常規賽中至少有18輪比賽,確保一定的參賽場次。另一方面,整個中乙俱樂部的經濟情況不是很樂觀,特別是疫情沖擊影響更大,就近展開比賽,可以盡可能減少運營成本,幫助俱樂部共渡難關。
在這種情況下,國青隊就將參加其中一個組的常規賽,總共18輪比賽。對國青隊本身而言,比賽勝負并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更重要的還是比賽的質量與過程。而對那些真正的中乙俱樂部而言,常規賽的勝負并不是決定性的,僅僅只是決定季后賽的排位順序。因為一旦進入季后賽,中乙球隊、中超U23隊伍和國青隊都將分開參賽,這個階段的比賽才是決定中乙升降級的關鍵性比賽。
具體說來,就是常規賽中,三種性質的隊伍(中乙球隊、中超U23隊以及國青隊)一起混編參賽,然后以積分多少排定各個小組的座次。進入季后賽階段后,像類似目前韓國K聯賽中所采用的“爭冠組”與“降級組”的玩法。常規賽中積分靠前的隊伍進入“爭冠組”,爭奪升入中甲的席位。在常規賽中排名靠前的中超U23隊不參加“爭冠組”比賽,而是統一進入“降級組”參加比賽,這主要也是確保各支隊伍一個賽季有足夠多的比賽場次。
在“降級組”中,也不是按照常規賽中名次展開分組進行,而是分為兩類,即所有中乙俱樂部按照常規賽中的成績,分成兩個組或三個組,單獨展開循環賽,成績最差的球隊降級參加第二年的中冠聯賽。中超U23隊則和國青隊一起成為一個組進行循環賽,成績最差的兩支中超U23隊降級、參加第二年的U23聯賽,而今年U23聯賽的前兩名則將升級參加第二年的中乙聯賽。但國青隊在這個過程中將不存在降級一說。當然,今年U23聯賽的前兩名能否升級成功,還需要看是否達到中乙聯賽的準入標準。在這方面,中國足協將為U23隊伍參加中乙聯賽單獨擬定一套準入標準。
換而言之,在外界最為擔心的“是否存在著打假球的可能、從而影響到降級”的問題上,足協在預設的整個競賽方案中已經最大可能進行了回避,從而盡可能確保中乙俱樂部的利益不受影響。而對國青隊來說,參加中乙聯賽最重要的目的是通過實戰來鍛煉隊伍,也就是多打比賽,特別是“以小打大”,整個價值也就更大。一個賽季至少能夠有30場正式的比賽得以保障,其意義和價值也就完全不同。
從競技角度來說,國青隊因為整隊年齡偏小,輸給中乙球隊或者中超U23隊,屬于正常情況。但是,如果中乙球隊或中超U23球隊輸給國青隊,盡管不影響大局,但在“面子”上肯定“掛不住”,于是也就決定了這些球隊在與國青隊的交鋒中盡可能要努力爭取至少不輸球。反過來,這對國青隊的鍛煉意義和價值也就更大。于是,這也就達到了國青出戰中乙聯賽的目的與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