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嚴小琰
何冰在《后浪》視頻演講中講到“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當我們在看中國體育的時候,一代看一代的感覺卻是很復雜的。
“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
怎么能不羨慕呢?!在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大院里,每一個場館的硬件條件幾乎都是全世界最好的,力量房里的體能訓練器械也一定是全球頂尖的。而在庫房里,全新的進口康復設施時刻準備著為運動員康復做服務。除了硬件,各項目國家隊也貫徹“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比如田徑的短距離爆發力項目是歐美的傳統強項,國家隊就會聘請高水平外教來幫助隊伍實現和國際接軌,而為了更有針對性地輔導個別重點隊員,甚至能把單個運動員專門送去海外求學。還有很多項目,常年到海外拉練并且大量參加國際比賽,運動員和教練員們對自身定位和對手的水平了如指掌。
這些硬件設施、教練資源和服務保障,放到三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三十年前,劉翔還是個初入學堂的孩子,李彤就已經成為了中國第一位闖入田徑世錦賽決賽的跨欄運動員,他的訓練是在大學田徑場上完成的,他的“教練”則是兩盤錄像帶,里面記錄了美國跨欄運動員的比賽影像。這樣的反差,如何不叫人羨慕。
當然,令人羨慕的還有收入水平的變化,尤其是足球籃球等項目的職業化改革帶來的收益,讓從事這兩個項目的運動員收入暴增上千倍,即便刨除通脹的影響,也至少有上百倍的增長。曾有資料顯示,甲A時期的申花球員,收入最高的是“大將軍”范志毅,月工資也不過2500元。現如今,放眼中超,年薪250萬的球員也不在少數,一些豪門俱樂部中的主力球員年薪或可達上千萬。而即便如此,中超的降薪政策依然舉步維艱。同樣意欲實行工資帽的還有CBA聯賽,CBA球員的收入雖與中超仍有較大差距,但普通球員年薪上百萬也是家常便飯。
除此以外,奧運項目上的許多運動員通過在媒體前,以及社交平臺上的亮眼表現也能加速個人品牌的商業化和價值的變現,即便沒有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的加持,也能在商業世界里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小到微博合作,大到活動站臺,甚至商業代言,在娛樂營銷頻頻遭遇丑聞的今天,商業世界對形象好、氣質佳、正能量、有流量的體育明星的需求越來越多,也給這些體制內的運動員們帶來了實現商業化的機會,收入自然也是水漲船高。而這些國家隊的運動員,尤其是本身就有奪金奪牌實力的選手,在國家隊內的津貼水平也已經比過去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據悉,孫楊在出事前,在國家隊內的月津貼就能達到8萬元,其隊友徐嘉余也能達到6萬元的水平,僅津貼這一項就這足以羨煞“前浪“們了。
“我看著你們,滿懷敬意”
說到對運動的熱愛,過去很多都是半真半假的,因為上一代上上一代的很多運動員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家里才早早把孩子送到運動隊里去的,在隊里吃食堂管飽。此后才逐漸愛上自己所從事的項目。而現在,情況正在逐漸向反方向變化,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才有機會接觸體育訓練。比如足球、籃球、游泳、擊劍、跆拳道,甚至圍棋,社會上的培訓機構層出不窮,動輒兩三百元一堂的訓練課比起數學英語的課外輔導班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冰球、橄欖球等新興項目,光裝備就要上萬元,更是普通家庭負擔不起的開銷。如今,這樣孩子正在逐漸走入職業、專業領域,成為俱樂部、地方上和國家需要的運動員。
再也不是為了吃飽飯而訓練,甚至在晉升成為職業和專業運動員的道路上有著越來越多的誘惑,許多年輕運動員,是家里的獨子獨女,甚至可以稱之為富二代。但“后浪”運動員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投身各自的體育項目里,他們足以驕傲地說,他們熱愛,并為了這份熱愛付出了很多,且這份熱愛無懈可擊。
“我看著你們,滿懷感激”
沒有一個運動員希望自己后繼無人,在他們成為教練之后,每一朵前浪都在努力為后浪開道。張培萌從田徑場退役后,一邊忙于鋼架雪車的訓練,一邊還要指導清華短跑隊的學生們訓練。這位曾經扣響百米十秒大門的中國飛人把他的徒弟們帶進了全國比賽,決賽場上過半的選手都是他的門生。他說,那是比他自己奪冠更自豪的事情。
劉翔退役五年,與親師弟謝文駿的聯系卻從未中斷。小謝在比賽和訓練中遇到煩惱總是會找這個大師兄來開解,而他取得的每一個進步都能在第一時間收獲劉翔的祝賀。劉翔還會親自去看蘇炳添的比賽,破十的偉大時刻,蘇炳添是與“翔哥”一同慶祝的。
還有真正實現衣缽傳承的女排精神,從郎平那一代人一直閃耀至今天的朱婷們。“我要感謝女排姑娘們的努力與拼搏。”在獲得中國十佳勞倫斯獎最佳教練員獎之后,郎指導動情地說,因為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輕運動員們把女排精神推上了巔峰。確實是滿懷的感激,那是匠人把徒弟帶出師的滿滿幸福。
除了羨慕、敬意和感激,前浪們還有更多期待留給后浪們。中國體育史上,曾有過像許海峰、鄧亞萍這樣老一輩的經典,也有過像劉翔、姚明、李娜這樣中生代的翹楚,他們是民族英雄、是家喻戶曉的名字。對于新一代、所謂“后浪”,中國體育正在期待下一個、下下個巔峰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