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5月15日,中國足協今天在上海召開了中乙俱樂部聯賽工作會議,通報了中乙聯賽新賽季的賽制、轉會等諸多事宜。有關中超U23隊以及中國01年齡段國青隊參加中乙聯賽的事宜在會上得到確認。不過,鑒于最終參加聯賽隊伍的不確定性,會上并未明確在預賽(常規賽)階段究竟分幾個小組展開,而且與去年的中乙聯賽相比,今年預賽的第一名將被取消直接升級機會。
常規賽+季后賽 預賽分組未定
之前,圍繞著中超U23隊和國青隊參加中乙聯賽的消息傳出,而且足協還下發了中超U23隊參加中乙的報名通知。在今天的會上,足協宣布中乙聯賽參賽隊時明確:參加2020賽季中乙聯賽的隊伍除了中乙俱樂部隊外,還包括中超U23隊和國青隊,只不過參加國青隊定名為“中國U19集訓隊”而不是“U19國青隊”。但是,參加中乙聯賽的隊伍數量并未在會議上公布,即16支中超U23隊中究竟有多少支隊伍會出現在中乙賽場上?之前的傳說是超過9支。
至于具體的賽制,還是分為“常規賽+季后賽”模式,在常規賽(預賽)中以主客場制雙循環進行,按照積分確定排名。分區原則,將根據球隊的數量、賽歷的安排、俱樂部的分類、主場的位置等進行分區。季后賽則分為“升級賽”、“降級賽”以及“青年隊名次賽”,這其中,升級賽和降級賽均采用主客場制淘汰賽,都是由中乙俱樂部參加;青年隊名次賽則有可能采用主客場淘汰賽,也有可能采用賽會制比賽,具體視最終參賽隊伍數量而定。
需要指出的是,去年中乙聯賽分成南、北兩個區,在常規賽主客場雙循環賽結束后,兩個區積分第一位的球隊直接升入中甲;兩個區的第二名進行主客場比賽,勝者也有直接升級機會,負者則參加附加賽、爭奪中甲聯賽資格。當然,這個賽制與中甲聯賽由16隊擴軍至18隊有關。因此,今年的中乙聯賽各個區(組)的第一名將沒有機會直升中甲,而是將和其他排名靠前的隊伍一起參加“升級賽”、爭奪兩個升入中甲的席位。這就有可能使得常規賽(預賽)失去競爭力與觀賞性,因為如果前四名(或前六名)參加“升級賽”,在確保可以進入前四(或前六)的情況下,相關球隊或球員或許根本就不會用心比賽,讓整個聯賽雞肋比賽明顯增多。而且,即便是常規賽中排名相對靠后,在升級賽中只要盡力,依然可以取得中甲升級資格。也就是說,打好升級賽中的幾場關鍵比賽就有機會。
不過,在“降級賽”中,足協擬定的規則是:“預賽階段每個賽區排名相對靠后相應名次的球隊(分類或全部)直接降級或參加降級賽、確定最終降級球隊。”換而言之,降級方面存在著直接降級的可能,這最終依然將取決于參賽隊伍的數量。
U21政策不變 增加本土概念
在相關政策方面,中乙聯賽各俱樂部和往年相比差異不大,各隊依然禁止任何外援以及港澳臺球員,報名人數依然是18至30人,全年累計為35人。這其中,U21球員(1999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不少于5人。而且,在每場比賽中,依然要求至少有一名U21球員始終保持在場上。
具體轉會政策上,每家俱樂部的轉會名額全年為“5+N”,即5名無年齡限制的球員、U21球員轉會無人數限制。引進被取消職業聯賽參賽資格俱樂部的球員,則不占轉會名額,但總報名人數不變。
轉會窗口將維系兩個,第一個窗口為開賽前三周或兩周至開賽后一周;第二個窗口為比賽輪次過半后。在其他會員協會注冊的中國籍球員轉回國內時,需要在中超、中甲國際轉會窗進行。
與以往相比,最大的區別或許在于今年推出了“本土”概念,即在今年中乙聯賽中,各隊要求有本區域培養的球員至少3人,至2021賽季將增加至5人。即像如果是西安的一支球隊,全隊報名的球員中,至少要有3名在本區域培養的球員。這應該說對加強俱樂部的地域化、加強本地的足球文化建設,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