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當里皮、希丁克等這樣的世界級大牌教練離開中國時,很多人一直在問這樣一個問題,即:我們不惜重金甚至是天價聘請來的這些教練究竟給中國足球留下了什么?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是:“什么也沒有留下!”事實恐怕也是如此。
這些年來,類似過去背著一個小包、只身來到中國的“江湖教練”已不復存在,不管是俱樂部也好、足協也罷,聘請主教練之外還要求帶上整個助教班子或技術團隊。就像里皮來華執教時,除了助理教練之外,還包括技術分析師、體能教練、康復師、理療師等等。但里皮離開時,不管是哪一位教練,恐怕不會給中國足協留下任何文字或書面的材料。于是,現在的中國國家隊教練組幾乎是從零開始。
國家隊如此,國奧隊、國青隊、國少隊等各級隊伍恐怕無一不是如此。這恰恰就是中國足協在國家隊體系建設中最為失敗的地方。任何一個國家與地區的足協,不管是歐美抑或是韓日,核心技術內容恐怕都是掌握在足協自己手中,不管教練如何更迭,也不管是本土教練或是外教。一名球員從進入最小U12或U13國家選拔隊或集訓隊開始,直至其代表國家隊出戰,各個不同時期的技術、身體機能等各種數據應有盡有。而中國足協則幾乎就是“零”。足球作為一項專業性、業務性很強的運動項目,一個堂堂的國家最高管理部門,連基本的核心內容都不掌握,何以沖擊世界杯?這些年來,除了口號之外,還留下了什么?
但這一次,足協從組建自己的國字號支撐團隊開始做起,聘請歐洲的專業人士幫助中國足協完成這項工作,譬如在技術分析方面,足協所聘請的技術分析人員不僅僅只是服務于國家隊,而是將涵蓋各級國字號隊伍,從而逐步建立起足協自己的數據庫、檔案庫,這才是真正的變革。據悉,目前足協正計劃籌備自己的科研中心。但所有這些都需要時間,可真正留給足協的,又會有多長時間呢?畢竟當下所有人所關注的僅僅只是一個“結果”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