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張奔斗
盡管有著完善的后勤保障,在美國這半年多,吳易昺也愈加懂得了,什么叫做獨立成長。他每三四天去一次超市,自己做飯。“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一直康復啊體能啊練肌肉啊,技術訓練幾乎為零,也完全沒有娛樂和生活。”
都說艱苦枯燥的日子最能促人思考,助人成長,吳易昺說:“我的確也會自問這幾年學到了什么,走過了怎樣的路。我也想清楚了——網球就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但生活中不該只有網球;我要做一個更好的男人,我才能打出更好的網球。”
傷病、康復以及疫情期間,吳易昺觀看了大量的視頻,努力提升自我認知以及思維能力。“尤其是分析那些我輸掉的比賽,找尋自己和職業球員的差距。”
因為有過輝煌的過往以及隨之而來的萬眾期待,可以想見,這個年輕人的肩頭承受著怎樣的壓力。更糟的是,在自身遭遇不順的同時,當年在青少年組一起打球的小伙伴們比如沙波瓦洛夫、盧布列夫與阿利亞西姆,都已在職業網壇建功立業了。吳易昺承認,他的確感受到所謂的“同儕壓力”。他說:“剛開始我確實比較在意,同年齡組的球員紛紛取得好成績,而我還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度。但我后來對這個問題處理得不錯,將關注點轉移到如何盡快恢復健康,以及如何在訓練中提高自己——和自己比就可以了,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吳易昺一直是個心氣挺高的小伙子,也有著一份與年齡不太相稱的成熟度和責任感。兩年多前贏得美網賽青少年組冠軍時,他就曾說過,“我就是想證明中國男選手同樣也可以。”轉入職業網壇后這頭兩年,發展不算順利,這份責任感還在嗎?
“責任感是一輩子的事,這也是我的個性。且不說不能辜負國家和隊里對我的培養,球迷對我的期待,我至少要對得起我的教練、家人以及團隊的所有成員,他們都是不斷推動我向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