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體育+紀錄片愛好者,從FIRST剛公布競賽入圍名單就開始關注這部影片,疫情影響逐漸減弱,戶外體育場所重開,影院也終于開放,壓抑許久的情緒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
但誰也沒想到它會來得這么快、這樣激烈。
映后長達5分鐘左右的掌聲和歡呼,以及超高的現場觀眾評分,說明了一切。
不僅紀錄片,《棒!少年》從分數上也領先于本屆所有劇情片。圖片源自:FIRST官方微博
至于我本人,隨著劇情起伏,笑出聲7、8次,眼淚也不爭氣地流了4、5次,最后隨著結束時的BGM大哭,看看身邊,一同啜泣的人不在少數,甚至在映后提問環節,有幾位觀眾帶著哭腔致謝導演和主創。
截圖源自:豆瓣
就是這一部,許慧晶導演的《棒!少年》。
來源:豆瓣《棒!少年》首頁
劇情簡介:北京市郊,一群困境兒童在70多歲老教練的帶領下練習棒球。少年馬虎的到來打破了寧靜,他在隊中淘氣打鬧、拉幫結派,成了隊員和教練的眼中釘。由于拆遷等原因,他們被要求限期搬離現有的棒球基地,而半年后,球隊將代表亞太區參加在美國舉辦的世界級少棒比賽。少年們能否團結一心,突破自我?基地和孩子們未來的命運又將如何?(內容源自:豆瓣《棒!少年》首頁)
從運動本身而言,棒球在中國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中國棒球的高光可能仍停留在北京奧運會戰勝中國臺北的時刻,但在這部紀錄片里,棒球只是一個外殼或載體,它將老人、孩子、教練……緊緊地包裹成一團,在命運和時代的洪流中穿行。
作為08奧運會中國男子棒球隊的隊長,孫嶺峰也是這個棒球基地的創始人,他與慈善組織合作,在各偏遠山區挑選適合打棒球且家庭較困難的孩子,為他們提供吃住,讓他們接受正常的教育,以及系統的棒球訓練。隨著攝像機長達三年的觀察,馬虎和小雙兩個小隊員因為強烈的性格對比、自身命運的波折以及令人嘆息的結局浮出了水面,倆人完整的“故事”情節也成為本片不同于其他紀錄片的最大亮點。
幸運的是,這些孩子擁有通過打棒球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有那么多人關注和真切的在通過官方或民間的力量幫助這些視線外的“后浪”,他們也擁有和城里普通孩子一樣接受教育和愛的機會,用影片中老教練“師爺”的話:即便他們今后走不了棒球專業這條路,也要有一個好的歸宿。而我們的少年,伴隨年齡的成長(主角馬虎比片中已經高了不少),很快也將步入人生新階段,我相信,他們必將掌握自己的人生。正如孩子們在片中的詩朗誦: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
同時也不免會有擔憂,棒球在國內實屬小眾,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心志堅定,有的纖細敏感,并非所有人都適合這項運動……就像豆瓣上有這樣一條短評:
野蠻的、溫順的、決絕且純凈的少年給了這部片子生命力,哪怕問題依舊無解。源自:豆瓣影評。
即便在此刻,能夠以較理性的態度回顧,我仍然要對所有和《棒!少年》相關工作人員,對為棒球運動和棒球基地默默奉獻的人們,以及那些為了改變自身命運而拼搏的少年們,說一聲:你們太棒了!
如果還要再多說一句,或許是:我想打球了。
PS:愛奇藝出品,離上映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