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舍甫琴科恩師、蘇聯名帥洛巴諾夫斯基,奧地利名帥哈佩爾,70年代開始倡導緊逼擠壓。80年代末,薩基照搬過來,全面推行中場緊逼。那么比中場緊逼還往前的高位逼搶,何時開始盛行?
2008-09賽季,瓜迪奧拉執教的巴塞羅那橫空出世,除了以傳控主宰了足壇,另一大特色就是高位逼搶。那支巴薩的特點是,把大球場分割為多個類似五人制的小場,一旦丟球,立即有三四個方向同時過來向對方持球者擠壓,迫使對方慌亂中丟球后,重新奪得控球權,而一旦巴薩拿球,那又是對手的夢魘,因為巴薩會在不停地傳控中,讓對手神經崩潰。
瓜帥的巴薩已是十年前了,筆者可以毫不夸張地斷言:高位逼搶,是中國人的首創!
至少在戰術理論方面,中國足球絕不落后!筆者曾經介紹過,80年代中期,上海隊王后軍是世界上最早開始實踐三后衛的教練之一。
而中國足壇最早的高位逼搶,始見于80年代中期的湖北隊。
題外話,湖北對中國足球的理論性創舉,并不止高位逼搶一例,湖北隊是世上第一個打442的球隊!是真的打,50年代匈牙利普斯卡什一代還在玩WM、巴西隊貝利與424橫空出世,湖北隊就開始打442了!
湖北隊是在對八一隊比賽中首創該陣型,主旨是擺兩層防線,增加防守人數密度,頂住強大的八一隊攻擊力。可嘆的是,球隊的戰術選擇本該是教練員的自由實踐,無可厚非,湖北隊卻在賽后吃牌頭,被批得七葷八素,領導批湖北隊“右傾保守,嚴重消極”,必須“嚴肅處理”!乖乖隆地冬,這大帽子一扣下來,人還敢踢球嘛?
湖北是中國足球六大重點發展地區之一,但湖北隊長期處在中國足壇二流水平,介于甲級尾,乙級頭之間。1980年,湖北隊獲得乙級冠軍,升入甲級,但1981年全國甲級聯賽名列倒數第四(16隊),又降了級。1982年乙級聯賽,獲亞軍再度升級,接著1983甲級聯賽南區(8個隊)僅列倒數第二,全運會未能打進決賽圈(12強)。
1983五運會后,丁三石執湖北隊教鞭,老丁是1972年恢復球類運動后,全國五項球類運動冠軍隊成員,是湖北省第一代冠軍隊,老丁帶湖北青年隊的秘訣,就一個字:搶。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九頭鳥的剛烈硬氣,天然注入了他們的足球之中。帶湖北青年隊時,老丁就憑“搶逼圍”雛形,獲得全國亞軍,比徐根寶還早。湖北隊開始崛起,正是老丁將搶逼圍注入球隊中,只是,他們那時不叫搶逼圍,而稱其為“反搶”。
所謂“反搶”,即鋒線開始就向對方后衛施壓,就是高位逼搶!這在當時慢吞吞軟綿綿的中國足壇,令人耳目一新!
老丁這套打法,有一個前提——體力!只有高強度的體能作保證,才能實現大范圍的跑動,通過跑動擠壓對方后衛。為此,湖北隊在老丁帶領下,脫了一層皮,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要堅持12分鐘3000米跑)
湖北隊的進步是明顯的,1984全國甲級聯賽,湖北倒數第二,當年通過足協杯保級。1985聯賽,獲第11,堪堪保級。但在1986聯賽上,湖北隊脫胎換骨,勇奪亞軍!
當時,湖北隊中場擁有國內最好的組合之一——曾雪麟國家隊的主力林強,和高豐文中青隊中場核心陳方平,前場有腳法細膩的劉五一,經常有任意球佳作,他與林強是湖北隊兩大任意球殺手。
高位逼搶將全隊陣型重心前提,因此對后防個人能力要求頗高,老丁手頭有“二胡”——中衛胡一俊,是當時國內最優秀的盯人中衛之一,老將胡昌柏,是有名的硬漢,門將張定波,彈跳出色,反應敏捷,也算得上國門級的門將。
起初,湖北隊球員對老丁的這套打法是有疑問的,以為自己體力跟不上,一旦體力不行,技術動作做不出來。但實踐出真知,實戰效果擺在那里,終于令大家心服。
湖北隊憑借首創的“反搶”打法,一下搶得各隊不知所措。上海隊著名后衛鄭彥在看了湖北隊踢球后評論說:好!就該這么踢!以現在后衛的技術,你一搶,他們就完了!
1987第六屆全運會,湖北隊殺入前四,取得全運會上湖北足球歷史最佳成績!
2008年,老丁腎癌去世,享年62歲。中國足球歷史長河中,有的是丁三石這樣的鋪路石,對于中國足球,媒體正面宣傳得太少。一個執教青島的利略,號稱4231的發明人,就被推崇為瓜迪奧拉恩師,那么首創反搶的老丁,難道不該大書一筆嗎?
今天我們看到拜仁撲向巴薩巴黎防線,搶得對手不知所措時,我們都該起立,向老丁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