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張奔斗
美網女單決賽今晨結束,男單決賽明晨開始,但男子網球已經可以心服口服地對女子網球說一句:你贏了。
在多達6位女單世界前10都沒有前往紐約的情況下,女子網球在2020美網賽上取得了大勝,姑娘們是如何做到的?
大坂直美為紀念在警察暴力執法中死亡黑人而戴上的第一個口罩,讓她和女子網球從第一輪開始就處于聚光燈下;年輕球星不懼為重大社會事件發聲,女子網球的整體形象也得以進一步提升。在莎娃退役而小威距離大滿貫24冠看上去已越來越遠的大背景之下,WTA急需從女網亂世中找到一張新的標簽面孔,而7場比賽不僅集齊了7個口罩同時也集齊了7場勝利的大坂直美,堪稱完美對象。
的確,女子網球在本屆美網奉獻了多個熱門話題和動人故事。除了大坂直美的第3個大滿貫勝利和小威對24冠追逐的又一次失敗之外,女單8強下半區的4位球員中,竟然有小威、阿扎倫卡和皮隆科娃3位媽媽球員。有家有口的職業女性正在社會中擔當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屆美網只是社會潮流的一個縮影。
種族、性別、平等——有意無意之間,女子網球在本屆賽事中打出的幾張牌,非常符合當今的社會思潮,也擴大了女子網球的外延,令之形象更為豐富和生動。
正如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的女單決賽,在以阿瑟·阿什命名的空蕩蕩的中央球場,一位3歲就來到美國生活并且還是全球收入最高女子運動員的混血日本球員,戰勝了一位來自東歐并且強勢翻紅的31歲單身母親,疫情時代的第一場大滿貫單打決賽,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世界的多元化和豐富性。
尤其是阿扎倫卡,無疑成為本屆大賽女單賽場上最動人的故事。沉淪多年之后,她帶著59位的排名來到重啟后的賽場,連續獲得辛辛那提站冠軍和美網賽亞軍,排名重返至第14位。眼見她高樓起,眼見她樓塌了,眼見她從廢墟上絕地重生。雖然第3次輸掉了美網決賽,但在與生活和命運的較量中,她取得了勝利,并且激勵了很多人。
當然,女子網球在本屆賽事的成功,遠非僅僅是切合了當今社會環境的話題與動人故事,同樣重要的是,拿出了非常高的比賽質量。
從阿扎倫卡阻擋小威去路的熱門對決,到關注度不那么高但同樣打出高水準的大坂直美與布拉迪之戰,再到今晨的這場決賽,本屆美網女單爭奪在最后這幾場關鍵之戰中奉獻了高質量的對決和戲劇張力,不負世界上最為職業化和國際化女子體育項目的名聲。
而作為鮮明對比,男子網球在最后幾輪卻有多場比賽令人昏昏欲睡,尤其是茲維列夫與丘里奇的8強戰以及茲維列夫和布斯塔的半決賽,被群嘲為近年來回憶中最為乏味的大滿貫8強戰與半決賽。這個鍋當然不應由茲維列夫一個人來背,卻也反映了男子網球選手打法同質化愈加嚴重,產生不出差異化打法碰撞出的火花與美感。
在一屆賽事本就沒有費德勒和納達爾而第一周又損失了德約科維奇的美網,人們愈加意識到,如果這就是“后巨頭時代”男子網球比賽的質量,那么前景還真是頗令人擔憂。ATP近年來力推新生力量一代,就是早早為了未來未雨綢繆,可惜年輕人始終挑不起大梁,已經長達6年沒有產生一位新的大滿貫冠軍。疫情大背景下本屆陰差陽錯的美網,給了年輕球員奪冠的機會;但從能力與影響力上,他們還遠遠沒有達到接棒的份量。
ATP和WTA兩大網球組織的融合,其實是一個已被探討多年的話題,并非是費德勒在疫情期間第一次提出。不過,這個提議始終未能被認真探討,女子網球缺乏“議價能力”是一大要素。疫情時代重啟后的第一個大滿貫令人深思——也許,這個天平正在傾斜。
大坂直美奪冠后的第一時間,ATP在社交媒體上也發出了一條表達祝賀的帖子。這可以被看作是男子網球向女子網球主動示好嗎?
而WTA也大方轉評了這條帖子,“現在,該你們上場的時候啦!”口氣中,有一種自豪,也有隱隱的觀望——是的,我們可是奉獻了一屆精彩的美網女單賽事;而在你們那兩場男單半決賽后,男單決賽,又能有多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