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駐意大利特約記者 沈天浩
今年的意大利圣雷莫音樂節,因為伊布和米哈的出席,吸足了全世界球迷的關注。伊布不是第一個來到這個舞臺的足壇明星,在他之前,皮耶羅、巴喬和托蒂們都曾出席這一盛典,而在2003年,尤文圖斯甚至派來了整支球隊,在臺上合唱金曲《我的自由之歌》。在這個國家,音樂和足球始終連在一起,并且同樣被熱愛。
歌壇真內拉:“像奧里亞利般踢球”
作為米蘭球員,伊布在參加音樂節期間,沒少被兩名國米球迷主持人阿馬德烏斯和菲奧雷洛揶揄。搖滾巨星盧恰諾·里加布埃則無此煩惱,他是意大利歌壇最著名的藍黑擁躉之一。曾經在2007年國米聯賽奪冠慶典上獻唱的里加布埃,自然也少不了足球主題的歌曲?!断窈笱粯拥娜松钒l行于1999年,歌詞內容和曲風與里加布埃的“工人路線”相得益彰——這位殿堂級搖滾歌手,被稱為“意大利的布魯斯·斯普林斯汀”。
在這首曲子里,里加布埃這樣唱道:
“像后腰一樣的人生,
以搶回球權為己任,
生來沒有秀麗腳法,
惟有加倍靠肺踢球。
像后腰一樣的人生,
帶著明確任務上場,
覆蓋全場幾片區域,
為了隊友甘做綠葉?!?/span>
里加布埃不忘展示自己的主隊屬性:
“像后腰一樣的人生,
像奧里亞利般踢球,
疲累對抗年復一年,
世界冠軍終將加冕?!?/span>
奧里亞利和莫拉蒂
奧里亞利是國米傳奇后腰,1982年世界杯的冠軍隊主力。作為目前藍黑技術經理的他,在場上喜歡和裁判吵架、為球隊出頭,堪稱最稱職的“藍黑主義者”。如果命運調轉,里加布埃當初走上綠茵道路,他會不會是球場上的又一個奧里亞利?在這首歌的最后,里加布埃唱道:“那兒,就在那兒,球場中央,只要你還有一口氣,呆在那兒,一直呆在那兒?!?/p>
在博洛尼亞的一個清晨,另一位歌壇名宿切薩雷·克雷莫尼尼拿起吉他,開始追憶似水年華。他的代表作《橘子醬#25》,不是真正的足球歌曲,但在歌中出現的巴喬和橘子醬一樣,代表了歡愉的年少歲月:
“當塞納不再疾馳,
當巴喬不再奔跑,
當你也離開了我,
曾經的周日亦不復見。”
意國新說唱:加納小伙想當托蒂
比起兩位巨星的抒情金曲,網紅出身的加納裔說唱歌手Bello FiGo(帥X)的一首《我就像弗朗切斯科·托蒂》夠洗腦,知名度同樣不差,但內涵和風格卻截然不同。Bello FiGo深諳網絡時代的傳播學真諦,先是將自己的頻道取名“古馳男孩”,這樣人們在搜索意大利奢侈品牌時,就會第一時間看到他的作品。后來Bello FiGo被古馳起訴,隨即改名,但追求話題性、有時刻意扮丑的風格未曾改變。盡管Bello FiGo本人在意大利生活已近20年,但他的歌詞平白易懂,詞匯量貧乏,甚至不乏語法錯誤,是標準的“外國人意語”。
“Bello FiGo,我就像托蒂。我過于弗朗切斯科,漂亮妞們都知道?!?/span>
“我的妞兒,白得像弗朗切斯科;她實在太正,當她把頭伸給我?!?/span>
“當我射門,踢出的都是炸彈;當我開口,講出的都是真理。”
顯然,在Bello FiGo的這首歌里,弗朗切斯科·托蒂并不是意大利國家隊的10號,也不是紅狼羅馬的隊長。托蒂不再是球員托蒂,而是一個英俊多金、迷妹無數的意大利白人偶像。一如Bello FiGo的其他一些歌曲,《我就像弗朗切斯科·托蒂》同樣通過夸張和刻意扮丑,表達出一個刻板印象里的難民青年:落魄,粗魯,對上流社會和白妞充滿幻想。可惜Bello FiGo追求的比起社會訴求,更多的是網絡熱度,在與這首歌類似的眾多作品中,他除了構造這一刻板形象以外,再無對這種疏離感的更多探討。
不是只有托蒂這樣的球場王子,才能成為歌曲中的圖騰。意大利前鋒序列中,頭號話題明星還能是誰?說唱歌手Emis Killa用一曲《MB45》,將自己的故事投射在巴洛特利的身上。
“你好,我叫艾米利亞諾,
不過請叫我馬里奧。
意大利rap界的巴洛特利,
他們說‘真遺憾’,
他們說‘浪費天賦’,
無論我去到哪里,
都會伴隨一堆爛事?!?/span>
歌詞中,Emis Killa認為自己像巴洛特利一樣,集熱愛和憎恨于一身,一面是贊美者的王冠,一面是批評聲和咒罵。2014年,巴洛特利迎來了生涯中唯一的一屆世界杯,最終慘淡收場。說唱界的巴神Emis Killa,則以一曲《馬拉卡納》火遍全國,該曲也成了天空電視臺世界杯期間的推廣曲?!澳阄医砸训却鄷r,除了伊布誰都不缺?!备柚胁煌脽o緣世界杯的瑞典神塔開涮,但意大利人自己也沒能沖出小組賽。
草根情結:從胡布內爾到格利克
熱愛草根傳奇和“省級前鋒”的意大利人,歌唱的對象自然不止托蒂和巴洛特利們。新生代唱作人“加爾各答”(Calcutta)出生于羅馬附近的小城拉蒂納。在地緣上,拉蒂納臨近另一座小城弗羅西諾內,而前幾年升入意甲、如今由內斯塔掛帥的同名俱樂部,也成了拉蒂納人的主隊。
“啃著披薩,城中唯我獨醒,
喝著啤酒,明日更復明日。
……
如果一切回不到從前,
那么我向你道歉。
讀著報紙,教皇變成了方濟各,
弗羅西諾內升到了意甲?!?/span>
拉蒂納與弗羅西諾內同處羅馬附近的喬恰里亞地區,這里經濟發展遲滯,也沒有引以為豪的文化標識,自古以來便是永恒之城的農牧業后花園。在處處皆有魅力的意大利,喬恰里亞地區是尷尬的另類,而弗羅西諾內在短暫的意甲之旅中,更是無人問津,最終悄然降級。歌曲MV里,“加爾各答”展現落魄青年的慘淡生活圖景,“升到意甲的弗羅西諾內”不僅是時代變遷的標志,更成了一種自嘲式的精神投射。
“加爾各答”自詡為意大利音樂界的卡薩諾,但他在另一首歌曲中,致敬的卻是一位風格迥異的本土鋒霸:2001-02賽季的意甲射手王,達里奧·胡布內爾。為什么是他?
“威尼斯很美,但不是我的海洋,
火車一動不動,我已厭倦了等待。
這個世界充滿淚水,
有些時候,我想
和達里奧·胡布內爾一樣,
不留你獨守空房、干咬指甲。”
胡布內爾
胡布內爾征服“加爾各答”,靠的不是奪得意甲射手王的那24粒進球,而是一段與球場表現無關的故事:當年這位大器晚成的射手,一度收到英超諾丁漢森林邀約,卻因為家庭原因,選擇了毗鄰妻子老家的皮亞琴察。“90年代的皮亞琴察很美,球迷非常熱情,我不想挪地方?!睂τ诤純葼杹碚f,生活和足球同樣重要,“如果他不碰烈酒和香煙,他將是世界第一”——前布雷西亞主席科里奧尼如是說。
“加爾各答”向往胡布內爾式的生活,說唱歌手Willie Peyote的足球理想則硬核得多,他在2013年推出單曲《格利克》,堪稱意大利足球歌曲中最妙趣橫生的一首:
“我的未來已死,我的錢包已空,
我不想做黑群,只想努力工作。
你的英雄們,關鍵時刻必拉胯,
拿高薪的裝X犯,馬特里和博列洛。
無產者征收,千斤頂撞開你家,
去你的‘激進別致’,讓我們硬核如格利克!
格利克,格利克……(x8)
去你的‘激進別致’,讓我們硬核如格利克!”
格利克
出生在都靈的Willie Peyote,本人就是“公?!彼乐摇!陡窭恕烦汕?013年,球員格利克還是都靈的主力中衛。波蘭中衛在都靈效力五載,深受球迷喜愛,隨后在2016年轉投摩納哥,隨隊奪得法甲冠軍、殺進歐冠四強,本賽季初又回流意甲,加盟大因扎吉的貝內文托。在意大利足球字典里,格利克是內斯塔的反義詞:幾無優雅可言,惟有無休止的拼搏和對抗。這首歌的最初靈感,始于2012年年底的都靈德比,格利克對賈凱里尼粗野犯規,隨后吃到紅牌。然而在歌中,Peyote選擇為格利克辯護:“公平競賽?別扯淡了!我們需要這種骯臟游戲(足球),一如這個骯臟世界。”
和伊布一樣,Willie Peyote也參加了本屆圣雷莫音樂節,且反響不俗?!耙约簥Z冠還是都靈保級?”還用問?主隊仍然深陷保級泥潭,Peyote想都沒想。
不僅僅是足球:“尼諾”的使命與勇氣
“加爾各答”在《弗羅西諾內》里展現小城落魄,Willie Peyote以格利克之名對生活來了一腳滑鏟。這樣的“小確喪”,似乎成了意大利足球音樂在近年來的主流,但事情并非一直如此。1990年世界杯主題曲《意大利之夏》,即使是放在全球范圍,可能也是傳唱最廣、聲望最隆的足球樂曲。足壇群星閃耀時,一屆萬眾期待的盛會,最終踢得相當難看,卻仍能為億萬觀眾留下美妙回憶,賈娜·納尼尼的沙啞聲音和愛德華多·本納托的高亢歌喉,究竟起了多少作用?
“魔力之夜,追逐進球,在意大利之夏的天空下?!薄兑獯罄摹吩缫殉隽吮就潦澜绫黝}曲本身,已然成為一種時代符號。2018年,名導演保羅·維爾齊推出電影《魔力之夜》——這正是《意大利之夏》歌曲的別名——以1990年世界杯半決賽那場著名的意大利-阿根廷為背景,開啟一段對意大利電影黃金時代的追憶。
《意大利之夏》夠經典,但如果要選一首歌為這一系列結尾,民謠詩人弗朗切斯科·德·格雷戈里的《1968年的足球使命》,是我的唯一選擇。
“陽光照在工地上,
陽光灑在綠茵場。
風繼續吹,吹起塵土,山雨欲來。
尼諾,你邁出步伐,像個男人,
腳上的硬橡膠鞋,
12歲的心里滿是恐懼。
可是尼諾,你為什么要害怕?
害怕踢丟一個點球?
臧否一名球員,又怎會看重這些。
一名球員的價值,
在于勇氣,在于獻身精神,在于無限靈感。
誰知道你見過多少,日后又會與多少相遇?
那些悲傷的球員,從未嘗過勝利滋味,
如今他們掛起球靴,在酒吧里放聲大笑。
他們墜入愛河,已經十載,
可姑娘至今未曾謀面。
誰知道你見過多少,日后又會與多少相遇?
尼諾,你馬上明白,教練已經喜笑顏開,
你收起驚懼的心,像風一樣奔跑。
尼諾拿球,皮球像是中了邪,
緊緊粘在腳下,
進入禁區,不看球直接射門,
城門已經洞開。
可是尼諾,你為什么要害怕?
害怕踢丟一個點球?
臧否一名球員,又怎會看重這些。
一名球員的價值,
在于勇氣,在于獻身精神,在于無限靈感。
尼諾,你將不斷成長,
盡管你的肩膀依然瘦弱。
下個賽季,
你將穿上7號球衣?!?/span>
即使拋開足球元素,《1968年的足球使命》也是意大利民謠史上最好的作品之一。德·格雷戈里于1980年寫成此曲,收錄于專輯《泰坦尼克》中。
那一年,出生于1968年的尼諾剛滿12歲。德·格雷戈里的“尼諾”出生時,意大利剛剛經歷“經濟奇跡”,社會繁榮已至極盛。對于西方世界來說,1968是個特殊年份,意大利也概莫能外,席卷全國的學生運動與罷工潮,從反對不公正的最初訴求出發,最終卻愈演愈烈,讓整個社會走向分裂。意大利1960年代的黃金歲月,在1968年提前畫上了休止符。隨之而來的是“鉛色時代”——“鉛”就是子彈。此后直到80年代末,意大利政壇和社會生活充滿了反復和動蕩,恐怖主義的陰云長久籠罩在亞平寧上空,高犯罪率成了米蘭等大城市的標簽。
《1968年的足球使命》誕生的1980年,博洛尼亞火車站發生爆炸案,造成85人死亡,也標志著“鉛色時代”最黑暗的一頁。兩年后正式發行的專輯,以泰坦尼克為名,也正是意指黃金時代的意大利,如北大西洋上燈火通明的世紀巨輪一樣黯然沉沒。以“尼諾”為代表的“68一代”,帶著對未來的美好希冀出生,卻在點球點前做出了錯誤選擇。結果無法挽回:“尼諾”們最終選擇掛靴,在酒吧里的大笑和對夢中情人的想象里度過余生。
迪巴托洛梅
在歷史隱喻以外,作為羅馬鐵桿球迷的德·格雷戈里,在歌曲中也夾帶了足球私貨。他謳歌的“尼諾”,原型是主隊80年代的傳奇中場迪巴托洛梅。1968年,迪巴托洛梅來到羅馬梯隊,從此開啟了16年的紅狼生涯。迪巴托洛梅是羅馬隊長、點球手,并如歌中人一樣有著勇氣和無限靈感。1982年,《泰坦尼克》專輯發行,而“尼諾”也在隨后的一個賽季,披上了紅狼的7號球衣。
只可惜,這段美好故事最終沒有圓滿結局:1984年,迪巴托洛梅和他的羅馬隊在家門口征戰歐冠決賽,最終在12碼前遺憾敗北。美國世界杯前夕,常年受到精神疾病困擾的迪巴托洛梅,選擇在自家別墅開槍自殺,距離歐冠決賽飲恨正好十年。可是尼諾,你為什么要害怕?
《1968年的足球使命》的另一個足球故事,發生在1982年世界杯期間。彼時,這首單曲隨著專輯《泰坦尼克》發行,并迅速火遍全國。一個月后,意大利隊在伯納烏迎來世界杯決賽,卡布里尼在上半場點球宴客。“可是尼諾,你為什么要害怕?害怕踢丟一個點球?”——要知道,卡布里尼的名字安東尼奧,在意語中也可簡化作為“尼諾”。德·格雷戈里當時如坐針氈,是保羅·羅西在下半場的進球救了他。隨后,塔爾德利和阿爾托貝利又連下兩城,將大力神杯帶回了羅馬。
如今,迪巴托洛梅和羅西已成故人,“鉛色時代”的記憶漸漸遠去,而這首歌曲依舊被傳唱著。球場中,生活里,悲劇從來不少見,但《1968年的足球使命》選擇共情而非哀嘆,并因此不朽。尼諾,你為什么要害怕?臧否一名球員,在于勇氣,在于獻身精神,在于無限靈感。
卡布里尼和羅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