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報道 現代棋戰體系源自于日本,日本新聞社是棋戰的最主要推動者,時至今日,日本七大棋戰仍然由各大新聞社出資主辦。
最早也是最成功的新聞社策劃主辦的棋戰當屬吳清源與秀哉名人的特別對局。1933年,由吳清源和木谷實開創的新布局如旋風般風靡棋界,由傳媒經營鬼才正力松太郎主導的讀賣新聞社在此時策劃日本圍棋錦標賽。獲勝者將執黑與本因坊秀哉名人對局。當時的讀賣新聞社正為了紀念報紙發行兩萬期而舉辦系列活動,這場對局也是其中一環。棋戰云集了當時16位頂尖棋士,以淘汰賽方式進行,吳清源在半決賽戰勝了木谷實,決賽時與師兄橋本宇太郎相遇。
結果吳清源獲勝,不料最高興的是正力松太郎社長,他握著橋本的手說:“真好啊,你輸得真好啊!”橋本非常詫異。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輸棋卻被表揚。
讀賣新聞社將吳清源和秀哉名人的對局以“不敗的名人對決鬼才吳清源”為題,進行大肆宣傳,那場對局在開始之前就已萬眾矚目。之后讀賣新聞就像連載小說一樣報道此次比賽,每篇報道生動有趣,如臨現場,堪稱對局與文學的完美結合。
嘗到甜頭后,讀賣新聞干脆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來做秀哉名人引退棋的觀戰記者,川端康成酷愛圍棋,與吳清源私交甚篤,之前也不止一次做過觀戰記者,但秀哉名人引退棋影響還是空前,他根據觀戰記而改編的紀實小說《名人》影響力遠超棋界,這本書將其優美文筆融入對棋道嬗變、巨人隕落的感傷情懷中。他將秀哉寫成了一個圍棋傳統精神的最后衛士,是在世風日下的圍棋界捍衛正統的一面旗幟;他是在唱著一首過去時代的挽歌,在送別一個時代。《名人》不是一本觀戰記,是一片正在飄落的櫻花,是川端康成也在唱著一首挽歌,辭別擁有過往時代精神的最后一個棋士秀哉。
除了《讀賣新聞》,日本朝日新聞社、每日新聞社也紛紛加入主辦棋戰之列,至今仍沿襲傳統,在為日本社會執念于百年老店的情懷感動同時,也不得不理智地面對當今現實:依靠連載比賽棋譜和觀戰記吸引讀者的時代已經過去,一旦媒體財力衰減,七大棋戰命運將變得難測。事實上,已經出現了這樣的不詳跡象,除了讀賣新聞社主辦的棋圣戰冠軍獎金依然堅挺之外,朝日新聞社名人戰,每日新聞本因坊戰、產經新聞十段戰冠軍獎金都在下調,十段戰預算更是被腰斬。
棋戰也是公開體育、文化活動,其存在的核心基礎是社會影響力,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贊助主辦比賽,看重的都是其擁有社會影響力的核心價值,日本七大新聞棋戰各自為戰,報道宣傳僅限于自家媒體,其他棋戰儼然不存在,這在本質上與報道最大化、影響力擴大化的體育、文化活動背道而馳,從最初的最大助力演變為最大阻力。
當然,如果日本棋界滿足于這樣自給自足的現狀,那另當別論,只是新聞社也是企業,強大時文化支出無足輕重,衰退時又將如何?產經新聞十段戰其實已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