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當我們在承認中國足球大環境沒有為本土教練創造成長條件,像當初魯能泰山大力扶持李霄鵬、郝偉這樣的俱樂部少之又少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一點,就是中國本土球員退役后的轉型情況,恐怕自身也需要反思,而且還存在著“先天不足”。
同樣是征戰2002年世界杯賽的23名國腳,韓國有22人在運動員時代就已完成了大學學業,即便是像樸智星在進入明知大學一年就前往日本效力,后來也是重讀完成了學業,而且在英格蘭效力期間還參加了其他學科的學習。相比而言,當時8號崔兌旭的學歷最低,僅是富平高中畢業,但退役后同樣完成了學業深造。而日本的中田英壽畢業后前往哈佛大學完成工商管理碩士的學業。那么,中國的那些退役國腳們呢?
可以說,韓國那么多02世界杯國腳退役后從教恐怕并非偶爾。包括目前在K聯賽中執教的其他韓國退役球員,都因為具備了相對較高的文化學歷,從而可以更好地成為一名教練,畢竟當教練與當球員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而且教練首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老師”。相比之下,中國的退役球員盡管也進入了體院深造,但整體文化素質恐怕無需多言,能像姚明、鄧亞萍等那樣在退役后背起書包、安心在校園生活幾年者屈指可數。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當今中國本土足球教練自身素質之局限性。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韓國02世界杯那一代國腳大多數選擇從教時,他們的成長歷程似乎又進一步折射出中國本土教練之短板。韓國的多數國腳退役、拿到教練員證書后,首先是走進低級別球隊,或是青少年隊伍,不是高中隊就是大學隊,先擔任助教、后任主教練,然后再進入職業隊成為助教,最終走上主教練的位置。
像今年重新拿起教鞭的洪明甫,走上教練之路也是從助教開始,然后前往青少年隊伍任教,在取得成績(倫敦奧運會銅牌)后,再逐漸成為國家隊主教練。而且,在倫敦奧運會后,韓國足協原想將其直接推到國家隊主教練的位置上,但洪明甫選擇了婉拒,前往俄羅斯的安郅隊繼續擔任時任主帥希丁克的助手,因為他深知自己依然不具備直接擔任國家隊主教練的條件。之后,他才在無奈之下接替了崔康熙,率隊準備2014年巴西世界杯。此番辭去韓國足協秘書長之職、重返K聯賽賽場,就是希望能回到自己熟悉的崗位上,找回從教的樂趣。換在中國,從政之后恐怕不可能再重回賽場邊。
不僅韓國如此,日本02年世界杯國腳退役后,如果選擇從教也都是先從最基層的隊伍帶起。最典型的就是中后衛宮本恒靖,他從大阪鋼巴俱樂部的青年隊帶起,然后成為U23隊的主教練,指揮球隊征戰J3聯賽,然后中途救火、成為一線隊主教練,從2017年底的第10名到去年率隊獲得聯賽與杯賽的“雙亞”,逐漸顯現出成為優秀教練員的才華。
相比之下,中國的本土球員退役后一般都不太愿意首先去青少年隊伍執教,而是直接選擇在職業一線隊從教,甚至直接接手主教練的位置。一方面,執教青少年隊伍的待遇低是部分事實;另一方面則與管理者“拔苗助長”不無關系,像廣州隊去年底強行要將依然還在踢球的鄭智推上主教練的位置,就是一個典型,他們甚至不愿意讓那些剛退役的球員沉下心來、真正轉化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于是,中國球員退役后轉型,職業教練生涯起步階段也就難免碰得“頭破血流”。在中國足球功利的現實環境下,一旦率隊成績不佳,本土教練會被貼上一個“不行”的標簽,也就很難再有機會站起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練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