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3月29日,足協宣布各級聯賽準入名單,天津津門虎神奇復活。天津足球自此告別“泰達時代”,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雖然津門虎的神奇復活,但是對于目前的天津職業男足來說,僅僅存在“推倒”,還未見到“重來”!眼下的天津足壇可以說,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且難以逾越的寒冬!
天津足球的這個寒冬會過去嗎?至少從各類足球資源的角度上來說,天津足球的未來還是有希望的。在“老白隊”從上世紀50年代落戶天津之后,天津足球誕生了數代國腳,也積累出了極其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蘊。90年代民園體育場看臺上的“星光點點”,球迷們哏都印記濃重的助威方式,以及泰達在彌留之際頻繁出現在各大網絡平臺的球迷呼聲,都記錄和展現著天津足球在國內難以媲美的軟實力。
從硬件的角度來說,當前的天津不缺足球專業設施,也不乏優秀的職業足球人才。如今的天津,擁有奧體中心(水滴)體育場、泰達足球場、團泊足球場、海河教育園足球場這四座承辦過國內頂級聯賽的場地,其中還包括團泊、泰達兩座專業足球場。
可以說,目前的天津擁有承載3-4支職業足球隊發展的硬件設施體量,如此的球場資源與北上廣相比也毫不遜色。此次天津津門虎復活,據說全新的球隊將啟用之前的“老天海”的足球訓練基地。由此足以見得留給職業足球俱樂部充裕的硬件資源。
近年來,天津足球受種種因素影響,雖有部分足球人才短缺、外流的情況出現。但各類足球人才也還未到“匱乏”的地步。在退役之后,于根偉、張效瑞兩位老泰達就各自在天津經營著自己的足球青訓機構。遲嶸亮、孫建軍、王軍、盧欣、劉云飛、曹陽、田玉來、馬云嶺、蘆彥等等天津籍的“老泰達”在退役之后,也都沒有離開足球事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仍然扎根在津門,從事著與足球有關的工作。其中很多人身居一線,從事著足球青訓工作,為天津足球挖掘和培育著幼苗。告別泰達時代的天津足球,并不缺少培育足球幼苗的優質基地,也擁有幫助天津足球重新站立起來的“園丁”。足球發展,青訓為本,站在新起點上的天津足球,還是需要充分利用已有資源,把青訓踏踏實實做好,為天津足球“把根留住”。
在中國足球當前的大變局下,天津足球在國內也難以找到效仿的范本。不過,曾經權健足球飛速的大起大落,如今泰達足球堅守23載后的“突然退場”,應該能讓天津足球人清楚。“不良資本”與“足球投機”并不能讓天津足球通過“速成法則”脫胎換骨。健康、有力的資本,在政府部門“適度干預”下,倒是可以發生積極因素,讓天津足球在一定階段穩步前進。
天津足球怎樣引入優質資本,杜絕“足球投機”?政府機構又該怎樣“出手”指導天津職業足球的高質量發展?這真該是天津足球界上下應該一同思考的大課題。
津門虎的“指令性”復活,僅僅是在各方努力下,為天津足球保留了珍貴的“火種”。煥然一新的津門虎由體育局托管,也并不能夠成為長久之計。盡早為復活的津門虎確定投資方,明確托資方屬性,并在隨后明確體育局、地方足協對于俱樂部的指導力度和范圍,才能讓津門足球在揮別泰達之后,真正邁入新時代!
告別了泰達,天津足球不缺“柴火”。只是仍難以找到合適的“火柴”,也沒有想好該由誰點燃“火柴”,在漫漫“寒冬”中點亮屬于天津足球的星星之火。
文/陳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