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代表個人觀點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對中國人,這是苦澀后的喜悅,對中國男足從業者,這是雙層的尷尬。中國女足,在面臨強敵日本,賽前已經折損第一主將王霜,場面明顯下風的情況下,咬牙死扛,硬是把對于男足是一場完全可以交差的敗局拖進點球,最終拖垮對手。老一代女足水慶霞,閃爍著第一代女足人那種隱忍堅強、積極昂揚、敬業敢拼的光芒,通過她的言傳身教,帶給了這一支新女足。這讓人松了口氣,當初幸虧沒有讓男足那些“少帥”們再來禍禍女足!
誠然,女足已經遠非水慶霞踢球時代“對手少而領先世界”的光景,但與男足相比,相對條件是差不多的。女足同樣面臨著從業人口少、持續滑坡的現實,世界頂級已遙不可及,就是亞洲一流差距也在拉大。女足上次殺進亞洲杯決賽,已經是2008年了,2006至今,中國女足再未獲亞洲冠軍,連已經辦了7屆的東亞杯迄今都沒拿過。
但是,僅僅是換了一名女性教練,女足的風貌瞬間就從奧運會時在男足“名帥”手里一敗涂地,變成死磕死扛,這不是什么技戰術的飛躍,就是人與人之間精氣神的差別,在男足醬缸里混了大半輩子的賈秀全,面對水慶霞,真是愧為男兒身。
十多年來,中國足球媒體已經形成一個共識:中國男足死活上不去,還越來越撲街,根源在于青訓。中國足球青訓薄弱,踢球的青少年沒多少,各級亞青亞少賽成績每況愈下,最終造成一線隊球員實力水平越來越差。
反復向公眾宣傳強調中國足球青訓的急迫性,既是足球媒體人對中國足球現狀的清醒認知,也成為每次男足慘敗后為其辯解的說辭。
但是這樣的說法,與中國男足一樣,本身也陷進了死胡同,它隱含的邏輯就是——中國男足的恥辱敗績是可以被原諒、被接受的,而且還會越來越恥辱,因為青訓不行。
總之,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青訓。輸給日韓,青訓不行,輸給越南泰國,青訓不行,再接下去輸緬甸柬埔寨,青訓不行。
數據被一再擺上臺,中國踢球的青少年人口急劇萎縮,全國注冊球員只有數千人,日本韓國,連越南都達到幾十萬。所以,中國男足的慘敗是正常的。
確實,青訓投資長,見效慢,任何投資者一聽至少要十年才看到效果(而且還不一定成),必然卻步。于是惡性循環,中國足球后備力量越來越薄弱,一線隊成績越來越差。
即使我們現在開始亡羊補牢,狠抓青訓,見效也是十年后了。中國男足的一線從業者,此刻是非常幸福的,因為他們不論有多丟人,都可以輸得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往青訓上推——不關我們事情,都是青訓的鍋,我們已經不錯了,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我們的后面還會接著輸,輸更慘,我們只不過輸越南,我們后頭還會輸緬甸。
于是,姑且不論十年后會如何,至少在這十年內,競技對于中國男足失去了意義。你對中國男足不滿、生氣、憤怒?你去搞青訓吧,十年后再來,我們眼下反正橫豎沒戲了。
相關閱讀:從女足勝利看中國男足②:人不如人才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