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霍爾頓
英格蘭隊和美國隊在歷史交鋒11次,三獅8勝1平2負,占絕對優勢。再仔細看,這8勝悉數于友誼賽取得,雖然不乏6比3(1953)、8比1(1959)、10比0(1964)、5比0(1985)這種羞辱性大比分,但正式比賽,“現代足球發源地”之隊對上所謂的“足球荒漠”球隊,戰績則是令人沮喪的1平2負。具體到世界杯賽場——1平1負。
先說近的,2010年南非世界杯,英格蘭與阿爾及利亞、斯洛文尼亞和美國同在一組,簽位落定,英方大喜:平趟此組,目標冠軍!英媒玩梗玩得起飛,《太陽報》取各國首字母(美國除外),以“E.A.S.Y.”(英格蘭、阿爾及利亞、斯洛文尼亞、洋基)作頭版標題概括分組狀況,不列顛人當時將之奉為“披頭士”以來的最佳字母組合。其中對美國的輕蔑溢于言表,取的不是USA中的任一字母,而是“洋客(Yanks)”——美國佬!
結果都知道,三獅在約翰內斯堡浪得起飛,0比0阿爾及利亞、1比0斯洛文尼亞,這是后話,最響的打臉還是首戰:1比1“美國佬”。萬幸人類在21世紀早已進入即時通訊紀元,不管是玩梗的英國媒體,還是自負的三獅球迷,都親臨現場或透過熒幕親眼見證了這一幕。否則保準像1950年,三獅首度對世界杯點頭并參賽時,在巴西被美國隊1比0擊敗那般,消息傳回國內,無人肯信,英媒一直認為電報排版有誤,擅自將比分“更正”為英格蘭1比0美國,可能還暗含“贏的有點少”的不滿。《紐約時報》的正確比分,反被英媒駁斥為騙局。
關于那場比賽的資料記載并不詳實,令現今流傳的相關故事都蒙上了一層都市傳說的影子。一是當時美國隊的業余屬性,是役門將為靈車司機、后衛之一有肉聯廠主。當時的三獅國門伯特·威廉斯在88歲高齡對《鏡報》回憶起這段他花了近60年試圖抹去的回憶時的描述,更為這段故事增加了傳奇色彩——“美國隊露面時,頭頂寬邊帽,叼著雪茄卷,90分鐘時間里總共踢了6腳球。”結果喬·蓋延斯——一名生于海地、比賽時尚未正式入籍美國的小人物,打入全場比賽唯一進球。
關于蓋延斯的進球說法,更是五花八門。唯一能肯定的是,這名為美國隊創造奇跡的中鋒,自1964年回到海地后再無音訊,蓋延斯因政治原因被捕,有傳他是在迪曼奇堡遭到當局的集體處決,成為弗朗索瓦·杜瓦利埃政權的謀殺犧牲品。美國足球人沒忘記他,1976年將這名貝洛奧里藏特的進球英雄請進美國足球名人堂。
本周六凌晨,英美將在多哈迎來世界杯史上第三次交鋒。時移世易,美國人早已不再漠視足球,三獅也修正了對于“洋客”的弱者偏見。英媒賽前吹風,口徑統一,“美國隊不會像伊朗一樣好打,人們如果仍對索斯蓋特球隊的成色抱有懷疑,這場比賽將是檢驗青春三獅(以及后防)成色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