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發布
在地理意義上,它和大峽谷一樣是美國的標志。它位于洛杉磯的西區,離傳奇的日落大道不遠,是每一個曾經在巨型銀幕上出現的電影明星的游樂場。
它就是里維埃拉鄉村俱樂部,本周美巡賽捷恩斯邀請賽的主場,也是高爾夫精英世界中所有人都喜歡的球場。
這就是里維埃拉的偉大之處。杰克·尼克勞斯從來沒有在那里贏過,泰格·伍茲也沒有贏過——但大家仍然對它贊不絕口。
但是,如果我們再說回“里維埃拉和大峽谷一樣是美國的標志”,就需要在這句話的末尾打一個注腳。它身處的位置當然是美國的,但它屬于高爾夫世界最偉大的冠軍。他們從全世界各地來到這里。
來自英國的尼克·法爾多爵士:“如果你的余生只能打一個高爾夫球場,這將是其中的一個選擇。它有足夠的多樣性,除非你是(本)霍根,能連著幾天把球打在同樣的球痕里,否則它每天都會很不一樣。”
來自南非的厄尼·埃爾斯:“絕對是我一直以來的最愛之一。我喜歡里維埃拉的氛圍,我是這個球場的忠實粉絲。”
來自澳大利亞的亞當·斯科特:“我愛這個地方。在令人難以置信的場地上贏得(兩次),這里的氣氛非常好,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記憶。這個球場非常棒。”
法爾多(1997年)、埃爾斯(1999年)和斯科特(2005年、2020年)都曾在里維埃拉奪冠,是在這個可追溯到1926年的莊嚴場地加冕的國際冠軍隊伍中的一員。漢弗萊·鮑嘉曾經站在12號洞的梧桐樹下,觀看霍根和其他人打洛杉磯公開賽——這也是這場比賽以前的名字。沃爾特·迪斯尼和迪安·馬丁是這里的會員,但對于高爾夫純粹主義者來說,多年來做出重大貢獻的客人,是來自美國之外的高爾夫球員。
這其中,包括之前提到的這一代美巡賽明星——法爾多、埃爾斯、斯科特,但也包括幾代人之前的一位被嚴重低估的蘇格蘭人。他名叫麥克唐納·史密斯,他的25場美巡賽勝利中,有4場是在洛杉磯公開賽上取得的,其中3場——1929年、1932年、1934年——是在里維埃拉贏下的。
橫亙在史密斯于里維埃拉的統治地位,以及英國人、南非人和澳大利亞人的現代輝煌之間的,有幾個屬于亞洲高爾夫球員的高光時刻。
1987年在里維埃拉舉行的比賽,似乎在延長賽上出現了錯位——三年前贏得美國大師賽的推桿天才本·克倫肖,對陣來自臺灣、默默無聞的高爾夫球手陳志忠,美巡賽球迷稱之為T.C.陳。
那一年,克倫肖在第72洞推進16英尺的小鳥推桿,看起來已經贏得了比賽,但陳志忠以12英尺左右的推桿回擊了他。在延長賽第一洞,克倫肖的4英尺推桿滑洞而出,把獎杯交給了陳志忠。
謙遜的陳志忠只能告訴目瞪口呆的人群:“我不知道該怎么說,就是感覺很好。”
那天,還發生了一件鮮為人知的小事。陳志忠的弟弟陳志明錯過了贏得菲律賓公開賽的機會,以一桿之差屈居第二。陳志忠對自己兩兄弟未能在同一天雙雙奪冠而感到難過,但許多國際人士對這位來自臺灣的球員奪冠感到欣喜。
必須說明的是,當我們談到那些年里維埃拉的比賽和國際高爾夫勢力的發展之時,陳志忠的勝利并不是偶發的。1979年,尾崎將司首次在里維埃拉亮相,其原因與1975年美巡賽達成的商業協議有關。
東京普利司通公司的高管們宣布,在東京舉行的日巡賽年度大賽——普利司通錦標賽,成為里維埃拉錦標賽的“姐妹賽”。該協議意味著美國人將參加普利司通比賽中打球——赫爾·伊文、艾爾·蓋博格、杰里·赫特和羅杰·馬爾蒂都是其中之一——而作為回報,里維埃拉的官員將向日本最好的選手發出邀請。
1979年,尾崎將司首次亮相里維埃拉——他一共在這里參加了七場比賽。他對這座著名的高爾夫球場的熱情已經滲透到另一代亞洲高爾夫球員身上。日本選手松山英樹在里維埃拉的八次亮相中取得了三個前十名,姜成勛在2020年獲得并列第二名,僅次于斯科特。31歲的臺灣選手潘政琮一年前在這里獲得第九名。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在里維埃拉的另一場比賽前夕,這些話仍然是真實的存在。想想那些本周將在里維埃拉開球的國際強人吧——北愛爾蘭人羅里·麥克羅伊和西班牙人瓊·拉姆、英國人馬特·菲茨帕特里克和最近的AT&T圓石灘職業賽冠軍賈斯汀·羅斯、日本的美國大師賽冠軍松山英樹,以及才華橫溢的年輕韓國人任成宰、金柱亨。
這將是斯科特在這里的第15次亮相,他對里維埃拉這個地方永遠不會感到厭倦。他第一次在這場標志性的比賽中獲勝是在2005年,但由于比賽只進行了36洞,所以從未被正式承認為勝利。斯科特只是聳了聳肩,并繼續以非凡的穩定性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另外14場比賽中,這位澳大利亞人獲得了7個前10名。
是的,它有一個美國地址,但里維埃拉屬于國際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