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咪视频直播破解_娇妻互换享受高潮,亚洲av综合网,黄色软件有哪些,欧洲色综合天天在线影院

從百萬到十萬?中超球員薪資悲歌,打折欠薪成常態

體壇產經05-16 07:19 體壇+原創

產經fengmian.jpg

現在,中超球員一年能賺多少錢?當接到這個選題時,作者從心里面真是難以啟齒。一方面在于后金元時代中超薪資水平的急劇下降程度,已全面超出外界的想象。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中超聯賽又呈現出“簽多少不如發多少”的怪現象,即打折或欠薪。而照目前的勢頭來看,未來1-3年,中超聯賽的主流薪資生態,恐將迎來一次歷史性的強有力挑戰——從百萬級恐降至十萬級。


金元遺珠鳳毛麟角

中超金元時代曾流行一句俗語,“一個人,一口箱子”,那是形容個別私人老板直接把那口裝滿鈔票“著名的箱子”帶到休息室的故事,那是有關獎金的傳說。可曾經更加離譜的,還屬某家北方傳統國企球隊。為保級而懸賞三倍重獎,單場獲勝,便能兌現千萬重獎。“像某某某,一場比賽替補出戰30分鐘,沒做多少貢獻,到手就能得到30多萬,平均1分鐘賺1萬塊錢。”數年前,一位同城對手球員就和記者算過這筆賬,那眼神中分明滿懷艷羨。

在金元足球那幾年,就是這么瘋狂。2019年以前,職業聯賽還沒有出臺限薪令,不少球隊的工資、獎金體系一度高到離譜。2018年上港奪冠,最后數輪關鍵比賽,俱樂部豪擲重金開出4倍贏球獎(1200萬元),平均主力單人一場可到賬45萬元左右。可那時候,該條信息傳到魯能球員耳邊,頗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味道,“我們全賽季每一場贏球獎都是這個數,上港只不過是最后幾輪”。無獨有偶,在2018年和2019年兩次足協杯決賽,國安和申花奪冠獎也都逼近大幾千萬。像曹赟定這樣的主力,據傳在兩場足協杯決賽之后,就可賺到400多萬元,那是另一種一次性懸賞的瘋狂模式。

同樣在2018年前后,廣州恒大完成了一批主力球員的續簽,老將鄭智和郜林都沒拿到頂薪,但也超過稅前2000萬,結果是某位后防國腳以稅前2500萬元奪魁。實際上在當年,雖然千萬底薪球員不在少數,但具體數量也就只有二十多人,在足球圈所占比例極低。可一旦有人突破2000萬大關,所產生的貧富差距,就開始在聯賽中深入人心。而在外援層面,像奧斯卡、保利尼奧、塔利斯卡等人,那薪水更高得離譜,都在千萬歐元之上。

可通過2018年、2020年兩次頒布限薪令,加上多家俱樂部的陸續暴雷,超高薪水現象幾乎不復存在,但依然有個別“遺珠”尚存。比如海港隊的奧斯卡,目前每年底薪仍有2000萬歐,這還是指稅后價格,稅前工資更是接近翻倍。一位北方俱樂部人士就曾經和記者算過一筆賬,“以奧斯卡目前的稅前薪資,完全可以養活三四家中超小球會一年預算。”作為目前中超的最高薪水者,奧斯卡是在限薪令出臺前續約,一簽就是到2024年11月。他的幾位中國籍隊友,如王燊超、呂文君和蔡慧康等,則是趕在2020年底二次限薪令發布前幾天續約5年新合同,第二版限薪令的規定是稅前500萬元,他們最終是以稅前1000萬壓哨撞線。若是具備國腳身份,年薪還可以再漲200萬(稅前)。

毫無疑問,他們就是中超金元時代的“遺珠”。相比之下,由于蘇寧、華夏、恒大和富力的相繼暴雷,特謝拉、拉維奇、保利尼奧、扎哈維早早離開中超,這些大球會的本土球員即使輾轉到他隊,甚至可以享受合同平移條款,也難以再享受當年的高薪。再加上蒿俊閔、郜林、鄭智和馮瀟霆等人隱退江湖,本土球員中千萬級薪水者更是少之又少。目前除海港這幾人之外,唯有幾位國安老將如于大寶、張稀哲,還能拿到鶴立雞群式的底薪。但考慮到國安之前深陷欠薪風波,近兩年又能兌現多少?迄今償還多少?這又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疑問。

至于目前本土頂薪球員,那位在恒大隊創造紀錄者,因借助合同平移條款還可享受一年有限期。但在今年年底,他就要面臨新合同談判。


新簽合同逐年降級

從數字上來講,上述那些還能手握稅前千萬、稅后大幾百萬元底薪的球員,根本就沒有任何代表性。相反從2021到2023,內援之中,中超新簽球員的最頂薪標準開始逐年降級。2023年,除某大牌國腳依靠第三方協議超出標準外,絕大部分選手的新合同底薪,都在稅前500萬以內,稅后也就只有275萬,甚至更低。而且哪怕是限薪令規定的這個數字,在數量上也是鳳毛麟角。

但2020年出臺第二版限薪令時,此現象還沒有那么夸張。就說在次年初,山東泰山一口氣以自由身引進徐新、石柯和吉翔,所給予的薪水標準,都是頂薪稅前500萬、稅后275萬。可在去年,泰山隊在引進廖力生時,這個價格開始有所回落。等到2023年,雖然7名新援中也有1人拿到這一頂薪,但大部分新人的所簽合同,都是在稅后150萬左右,甚至像黃政宇這樣的前國奧隊長,稅后底薪還不足100萬。

山東泰山尚且如此,其他球隊的簽約同樣是采取變相降級。比如久事集團接手申花之后,像曹赟定這樣的老隊員,續約薪水只有稅前300萬,稅后不到165萬左右。大部分本土球員的新合同標準,也都沒有按照頂薪標準續簽,但不包括現役國足隊長吳曦和現役U23國家隊隊長朱辰杰,這兩人因為身份極其特殊化,在待遇上多少還能享受一些優待,但也必須嚴格遵守限薪令的標準,這是久事方面的原則。而像去年聯賽第三浙江隊,更是自打2020年以來,實施非常嚴格的“績效工資考核制”,即以“底薪+獎金+出場率+聯賽表現+國字號表現”綜合計算。這就導致一些本土球員在續約時,別說期盼漲薪,能夠保證總計薪水沒有下降就是萬幸。“因為最終呈現的數字,是要完成諸多工作合計而成,從球員的個人角度來講,這里面就會存在很大的風險。”一位主力球員曾透露道。

從今年的轉會大勢來看,一般擁有國字號經歷但非現役國腳球員,即使選擇如泰山、申花、海港等強隊,能夠拿到的底薪數字也就在稅后150萬左右,若近些年表現平平,這個數字可能就回落到100萬。而倘若是選擇一些中下游球隊,那甚至都有可能跌破七位數。相比之下,現役國腳在談判中,還是可以爭取到稅后200萬乃至頂薪標準,但這個數字同樣是寥寥無幾。

不過,北京國安隊是一個例外。這也是為什么他們能在今年轉會市場上,相繼搶奪到方昊、楊立瑜并留下差一點遠走法甲的張玉寧主要原因。畢竟國安所具備的地理優勢,是其他俱樂部所無法比較的,而且又不同于久事,國安還是一家民營球會,老板在投資上更注重于一擲千金的效應。因此像楊立瑜,據稱就是以接近頂薪稅前500萬、稅后275萬完成簽約。同樣在今年的外援市場上,國安隊也花費了100萬歐轉會費,引進薩格勒布迪納摩老隊長阿代米,并開出稅前300萬歐、稅后165萬歐的頂薪。

如果放在金元時代,外援底薪稅前300萬歐根本拿不出手,但在今年,這就是市場上的大價格。相對而言,做事素來謹慎的久事,為申花隊所簽約的特謝拉,也就只有100萬歐多一點;馬萊萊的底薪更低,還不到百萬級。倒是去年武漢三鎮的斯坦丘和戴維森,算是物美價廉的代表作,可前者也還是瞄著限薪令標準,以底薪250萬歐加盟,后者倒是只有100多萬歐。當然,海港去年中途所引進的巴爾加斯算是一個另類,從西甲加盟的他底薪約有稅前300萬歐,但在場上作用遠不及三鎮的幾位洋槍。至于2021年奪得雙冠王的山東泰山,費萊尼則是延續之前的合同,孫準浩年薪也只有稅后150萬歐,倒是莫伊塞斯在去年續約后,是以80萬歐的超低價,帶隊實現足協杯三連冠。而加盟球隊一年多的前鋒克雷桑,年薪則約有180萬歐。

毫無疑問,拋開北京國安這種另類球隊,大部分俱樂部在簽約內、外援時,已經很難開出頂薪標準。雖然第三波限薪令最終沒有到來,但自動降級標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打折派和超支派

即使薪資標準自動降級,很多球員想要拿到全額薪水,也是要比登天還難。這就不得不提到中超俱樂部在上賽季所盛行的一個新玩法——工資打折。

首先是大連人,從2021年中段開始,就在隊中推廣打折策略——俱樂部與球員、教練員協商調整該段時期內的薪酬及其支付方案,參考比例為30%至50%之間。這一方案一經公布,立刻招致隊中不少高薪球員的反對,比如林良銘、單歡歡、童磊等。這其中,童磊與大連人之間鬧得最僵,甚至不惜對簿公堂。大連人也將童磊下放預備隊半年,直至今年轉會窗關閉前,后者才以自由身轉會山東,但為此也被前東家拖欠近200萬元。

然而最終是胳膊擰不過大腿,除了個別年富力強精英,很多年輕球員和老將都是選擇服軟。“不簽新合同也得要簽啊,難道他們愿意喝西北風,何況現在找隊也很困難,俱樂部能正常發錢就不錯了。”一位內部人士當初就很樂觀地表示。

然而正是這一舉措成功實施,反而開始在一些中小俱樂部內得到推廣。比如在股改過程中遇到挫折的河南隊,在洛陽文旅退出、建業集團無力支持后,三股東模式變為一股東,年初球隊集結,俱樂部不得不找到球員商談打折,據悉除隊長王上源之外,絕大多數國內球員均已接受4-5折的減薪方案。同理,梅州客家也在賽季開打前,也向多位老將提出打折計劃。而更離譜的是,在深圳隊,由于確保完成準入,俱樂部與多名球員商談欠款打折方案時,最終竟然以1折成交,這也直接引來隊中核心球員戴偉浚的揭竿而起,甚至不惜暫時無球可踢,誓要打個頭破血流。

可即便是同意打折,像河南隊,截至5月12日也只是發放了一個月工資,球隊開局7輪不勝,正在跌入史上最困難的時期。大連人的情況稍好,暫時拖欠了一個月工資。至于深圳,每個月就只能為隊員們發放幾千到幾萬塊的生活費,慘淡境遇超出想象。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有一些個別俱樂部,是采取“一個季度只發一月工資,單場獎金一場不落”的方式養活球隊。去年,申花就是如此度日。再有,就是像長春亞泰那樣只拖不欠,等到年底都有統一結清或者協商結清。但說到獎金時,就更加是今非昔比。目前中超16強中只有泰山、海港等個別兩三家球隊,可以開出稅前300萬的限薪令贏球獎最高標準。像國企俱樂部亞泰,近些年還有獎金遞減之操作,從2020年稅前360萬,降至2021年稅前300萬,到2022年只有稅前200萬。哪怕衛冕冠軍武漢三鎮,去年單場贏球獎也就只有200萬。

至于第三方合同條款,據稱有國腳的稅后工資,就可以達到600萬元,這也符合限薪令的要求。中國足協在2020年的限薪《通知》也再度重申:有經濟價值的第三方合同仍被允許存在,但是其執行標準和審核尺度將會更加嚴格。其實在聯賽中,這種個別現象并不罕見,多半也是照顧到一些名氣、地位、實力相對特殊的大牌。而從這個角度,也再次說明中國足球環境的“物以稀為貴”。

但這畢竟只是極其特殊情況,中超聯賽整體薪資水平大幅下滑已是不可扭轉。從2021年簽約國腳還能拿出稅前500萬、稅后275萬的頂薪,到現在100多萬,甚至幾十萬國腳一抓一大把,未來1-3年,本土頂薪自動跌至稅后200萬甚至150萬,還是存在不小的可能性。照此推算,五六十萬年薪,或許會成為中超本土球員市場的普遍現象。

一位山東泰山球員就曾計算過,以2021年球隊奪得雙冠王為例,即使底薪只有275萬,加上一年贏下25場比賽,單場收獲15萬贏球獎,合計收入也有650萬左右。如果當年拿到一項冠軍,另算上一份奪冠獎(以去年足協杯冠軍3000萬獎金,主力約有150萬),基本上一年賺到800萬。可一旦底薪降到150萬左右,一年贏球算作15場,合計收入也還不到400萬。而這個數字在目前,甚至比海港本土那批續約頂薪還要低上150萬。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