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1997年,深藍擊敗卡斯帕羅夫,標志著國際象棋已被人工智能攻破。
隨后,中國象棋軟件也在蓬勃發展。2006年,軟件“浪潮天梭”連續挑落柳大華等大師,最終許銀川出面捍衛棋界尊嚴,兩局皆和。
軟件的出現,徹底改寫了象棋面貌。
過去,專業棋手研究象棋,布置陷阱飛刀,往往都是個人鉆研,當然也有團隊,胡榮華擊敗楊官璘的不少創新招法,背后是上海隊集體智慧。
這些研究,通常是棋手個人不傳之秘,往往寫在小本本上,平時鎖起來,防火防盜防隊友,畢竟個人心血,要到最重要的全國個人賽上才亮出來的。
但是軟件一出,立刻就推翻了很多固定套路,而且大大拓寬了棋手思維,也徹底改變了棋手的研究模式。
今天的棋手,莫不是靠軟件招法,每一步都在研究賺幾分、虧幾分,不少布局已被徹底吃透吃死,官招一路延續到殘局。
王天一突破重圍,除了個人天賦,還在于他文化程度高于傳統棋手,他出身北大,在棋界最先用軟件,這就使他很快超越那些還在用傳統手段的棋手。此外,他遭受圍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沒有師承,不像其他專業隊棋手,都是師傅帶出來的,這樣必然有門有派,而他卻全靠軟件研究,很有點獨行俠的味道。
然而,軟件在大大推動象棋發展的同時,也馬上讓人看到有機可乘。于是,軟件開掛紛紛登場。
直播行業的興旺發達,帶火了一批象棋網紅,有了軟件加持,他們的棋藝瞬間變成“高手在民間”。
今天你去看各大師直播間,凡與大師殺得難分難解,招法鬼神莫測,步步致命,十有九十,必開軟作弊無疑。還有些女棋手,為了面子挑戰男大師,殺得男大師一勝難求,但這些女棋手在女子象甲比賽中,卻連保本也做不到,毫無疑問,當然也是開掛。
軟件作弊,騙子橫行,某種程度上,也是必然。象棋本身,并不是什么高雅游戲,解放前棋人拿來街頭擺攤騙錢,自然藏了許多陰人的機關陷阱。軟件時代,為了出名漲粉,為了流量帶貨,自然有人什么都干的出來。
早年,沒有電腦的時代,就已經存在類似作弊了,嶺南第一人黃松軒便吃過虧。往常別人約他下棋,實際都是向他進貢,這天忽然某人茶樓約戰,且賭大彩,黃知此人棋力平平,欣然前往。不料交手之下,此人一反常態,步步兇招,殺得黃叫苦不迭,焦躁之下,腿一伸,感覺桌下有異,黃知道必是出老千,于是假裝棋子掉地,彎腰去撿棋子,一看桌下,那廝腿上有道紅線綁著,一頭伸向另一間房,黃大怒揭破,原來是對方請另一高手躲在隔壁,墻壁上鉆洞眼,察看棋盤,同時牽扯紅繩發信號,指示他如何出招。對方見把戲揭穿,只得如數奉還彩金,但卻打死不說背后指點的高人。
軟件時代,很快就出現專業棋手開軟作弊的行為。諷刺的是,迄今棋界唯一被現場抓包,遭受禁賽懲罰的不是別人,正是柳大華的親傳弟子萬科。
此事頗具黑色幽默,萬科原先并不在嫌疑之列。2021年迎春杯,有人懷疑賽場上有一臺作弊,實際上那一臺并非萬科,但當時組委會慎重起見,為查作弊,前八臺全部進行了暗中監測(也是為了防止只查一臺會打草驚蛇),這一查不要緊,原來被懷疑的那位沒事,反而揪出了萬科這條大魚——在他用來記錄棋譜的鋼筆中,裝了微型攝像機拍攝棋盤,向場外發送棋局,同時戴了耳機,接收場外信號,場外同伙則開軟將答案發給他。
可嘆萬科年僅16,是罕見的少年天才,卻一念之差,誤入歧途。
另一有重大嫌疑的是安徽大師余四海。2005年一級棋士賽上,他以絕對優勢奪冠,并以超高勝率達到大師標準,成為第一位沒有進過省隊而直接晉升國家大師的棋手。然而他的招法與軟件吻合度太高,當時就已經引發懷疑,第二年全國團體賽,余四海竟然九戰全敗!需知團體賽遇上的也未必個個都是一流高手,全敗不可思議,更坐實了對他開軟作弊的嫌疑。而余四海也因為九連敗,而被戲稱“九連長”,后來干脆就退出棋壇了。
開微攝戴耳機作弊,比起腿上綁繩子墻壁打洞眼,無非是手段高科技了很多,本質上都是一回事,都需要發送盤面-場外解棋-信號發還這條路徑。